65'後的基進
所謂的基進思想
表現在社會實踐上
常常提倡的精神有
"解放"
"反體制"
"反權威"
"反剝削"
"反宰制"
"反暴力"
"反單一意識形態獨大"
"博愛精神"
"去人類中心主義"
"多元主義"
正好, 剛才讀到一篇Foucault的文章,
"反法西斯主義的生活藝術", 講的主題就是這個.
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TCulturalWorkshop/academia/scholar%20and%20specialist/fucault/f04.htm
這篇文章挺精采, 是Foucault為德勒茲和加塔裏的"反伊底帕斯"一書所寫的序言.
Foucault提到, 反法西斯主義不需要任合指導步驟或教條,
而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這裡所反對的不僅是歷史上的法西斯主義,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義(這種法西斯主義可以相當有效地動員和運用大衆的欲望),而且是在我們所有人身上的法西斯主義,它就在我們的所思所想和日常行爲中。這種法西斯主義使我們迷戀權力,對那些支配我們、剝削我們的東西反而充滿了欲望。
Foucault說:
"這種生活的藝術是和各種法西斯主義相對的,不論是現在存在的法西斯主義,還是即將出現的法西斯主義。如果要我把這本傑作變成一本面向
日常生活的手冊或指南,那麽這種藝術就具有以下我概括的一些基本原則:
使政治行動擺脫所有一元性的、總體化的偏執。
通過繁複、並置、解脫來發展行動、思想和欲望,而不是
借助不斷劃分和金字塔式的等級制。
擺脫和各種舊的否定性範疇之間的聯繫。這些範疇包括法律
、界限、去勢、匱乏、空白等。長久以來,西方一直將這些範
疇奉爲神聖,看作是一種權力形式,一種通向現實的途徑。
更注意肯定的、多樣的、差異的而非統一的,流動的而非一
體性的,靈活安排而非系統的。相信遊牧而非定居才是具有
生産性的。
不要以爲一個人必須悲哀才能成爲反抗者,哪怕我們與之鬥
爭的事物是令人厭惡的。正是將欲望與現實聯繫起來,而不
是退入各種再現(representation )形式中,才具有革命性
的力量。
不要運用思想來爲一種革命活動在真理中找到根據;也不要
運用政治活動將一種思路貶斥爲單純的思辯。運用政治活動
作爲思想的增強劑,而將分析當作放大器,爲政治行動的干
預找到更多的形式和領域。
不要求政治活動恢復哲學業已爲個人界定的“權利”。個人
是權力的産物。需要做的是借助多樣化、移置、不同要素的
組合來實現“去個人化”。群體並不是將具有等級關係的個
人結合起來的有機紐帶,而是不斷進行去個人化的生成器。
不要迷戀權力。"
簡單的說,我覺得從這篇短序看來,傅柯好像是從知識考古學的
路徑,無師自通地達到了佛教哲學的最高境界了...
上面的原則大致上可以用"利他", "去除我執"來涵括.
所不同的是, 佛教一般都是逃避, 出世的, 而傅柯卻是革命,充滿活力,
努力改變世界的!
現在正在台北文化界發生的大小事, 在我也許過度樂觀的眼中,
其實都是一些小小的生活革命 !
諸如獨立電影製作, 街頭藝術, 社會議題塗鴉, 歌曲詩詞創作, 廢墟佔領, Campo創藝市集, 以物易務市集, 寶藏巖對抗文化局, 山仔后社區對抗財團,
龜山鄉憲光二村藝術村計畫對抗國防部, 小劇場辛苦經營以提供前衛藝術
的空間...甚至包括個人在部落格上無畏的書寫......
真正為理想在努力的人其實都在實踐這種反法西斯主義的生活藝術 !
但是套句"霍元甲"的話: 最大的敵人還是自己! (哈)
權力還是最可怕的誘惑....
當一個人想要發揮影響力的同時, 不就是在施展權力了嗎?
如果權力是無所不在的, 那麼重點是要讓它流動 !
尊重多元的價值, 不要以一種價值壓制任何一種.
而"多元文化"保存的必要性, 其實就物種的演化來說, 也是很合理的.
一個物種的基因庫中, 必須要有足夠多種類的變異, 如此在環境變化的時候, 物種才有足夠多的應變措施.
基因變異太少的物種很容易因為自然環境的大規模轉變而全體滅絕.
目前已飽受人類蹂躪的自然界, 正在朝向"全球暖化"的趨勢走去.
可能, 再過幾十年, 上海灘會淹到只剩幾個沙洲; 而台灣那時候也許
只剩中央山脈的頂端還浮在水面上 !
環境變遷, 到時候人類該採取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可能存活?
總之, 資本主義, 社會階級差異過大, 專業分工過細的人類生活方式,
絕對不是個好選項!
若真有"天擇"的話, 我想天也不會選擇資本主義式的變態物種!
表現在社會實踐上
常常提倡的精神有
"解放"
"反體制"
"反權威"
"反剝削"
"反宰制"
"反暴力"
"反單一意識形態獨大"
"博愛精神"
"去人類中心主義"
"多元主義"
正好, 剛才讀到一篇Foucault的文章,
"反法西斯主義的生活藝術", 講的主題就是這個.
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TCulturalWorkshop/academia/scholar%20and%20specialist/fucault/f04.htm
這篇文章挺精采, 是Foucault為德勒茲和加塔裏的"反伊底帕斯"一書所寫的序言.
Foucault提到, 反法西斯主義不需要任合指導步驟或教條,
而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這裡所反對的不僅是歷史上的法西斯主義,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義(這種法西斯主義可以相當有效地動員和運用大衆的欲望),而且是在我們所有人身上的法西斯主義,它就在我們的所思所想和日常行爲中。這種法西斯主義使我們迷戀權力,對那些支配我們、剝削我們的東西反而充滿了欲望。
Foucault說:
"這種生活的藝術是和各種法西斯主義相對的,不論是現在存在的法西斯主義,還是即將出現的法西斯主義。如果要我把這本傑作變成一本面向
日常生活的手冊或指南,那麽這種藝術就具有以下我概括的一些基本原則:
使政治行動擺脫所有一元性的、總體化的偏執。
通過繁複、並置、解脫來發展行動、思想和欲望,而不是
借助不斷劃分和金字塔式的等級制。
擺脫和各種舊的否定性範疇之間的聯繫。這些範疇包括法律
、界限、去勢、匱乏、空白等。長久以來,西方一直將這些範
疇奉爲神聖,看作是一種權力形式,一種通向現實的途徑。
更注意肯定的、多樣的、差異的而非統一的,流動的而非一
體性的,靈活安排而非系統的。相信遊牧而非定居才是具有
生産性的。
不要以爲一個人必須悲哀才能成爲反抗者,哪怕我們與之鬥
爭的事物是令人厭惡的。正是將欲望與現實聯繫起來,而不
是退入各種再現(representation )形式中,才具有革命性
的力量。
不要運用思想來爲一種革命活動在真理中找到根據;也不要
運用政治活動將一種思路貶斥爲單純的思辯。運用政治活動
作爲思想的增強劑,而將分析當作放大器,爲政治行動的干
預找到更多的形式和領域。
不要求政治活動恢復哲學業已爲個人界定的“權利”。個人
是權力的産物。需要做的是借助多樣化、移置、不同要素的
組合來實現“去個人化”。群體並不是將具有等級關係的個
人結合起來的有機紐帶,而是不斷進行去個人化的生成器。
不要迷戀權力。"
簡單的說,我覺得從這篇短序看來,傅柯好像是從知識考古學的
路徑,無師自通地達到了佛教哲學的最高境界了...
上面的原則大致上可以用"利他", "去除我執"來涵括.
所不同的是, 佛教一般都是逃避, 出世的, 而傅柯卻是革命,充滿活力,
努力改變世界的!
現在正在台北文化界發生的大小事, 在我也許過度樂觀的眼中,
其實都是一些小小的生活革命 !
諸如獨立電影製作, 街頭藝術, 社會議題塗鴉, 歌曲詩詞創作, 廢墟佔領, Campo創藝市集, 以物易務市集, 寶藏巖對抗文化局, 山仔后社區對抗財團,
龜山鄉憲光二村藝術村計畫對抗國防部, 小劇場辛苦經營以提供前衛藝術
的空間...甚至包括個人在部落格上無畏的書寫......
真正為理想在努力的人其實都在實踐這種反法西斯主義的生活藝術 !
但是套句"霍元甲"的話: 最大的敵人還是自己! (哈)
權力還是最可怕的誘惑....
當一個人想要發揮影響力的同時, 不就是在施展權力了嗎?
如果權力是無所不在的, 那麼重點是要讓它流動 !
尊重多元的價值, 不要以一種價值壓制任何一種.
而"多元文化"保存的必要性, 其實就物種的演化來說, 也是很合理的.
一個物種的基因庫中, 必須要有足夠多種類的變異, 如此在環境變化的時候, 物種才有足夠多的應變措施.
基因變異太少的物種很容易因為自然環境的大規模轉變而全體滅絕.
目前已飽受人類蹂躪的自然界, 正在朝向"全球暖化"的趨勢走去.
可能, 再過幾十年, 上海灘會淹到只剩幾個沙洲; 而台灣那時候也許
只剩中央山脈的頂端還浮在水面上 !
環境變遷, 到時候人類該採取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可能存活?
總之, 資本主義, 社會階級差異過大, 專業分工過細的人類生活方式,
絕對不是個好選項!
若真有"天擇"的話, 我想天也不會選擇資本主義式的變態物種!
3 Comments:
請繼續樂觀、多多樂觀,即使過度也無妨
因為,真要將這世界看的那麼清楚
若不抱持過度樂觀的心情,自身大概會先活不下去吧
加油!
看來~你是不能去看"穿著PRADA的惡魔"一片的........................
teddy
PRADA一定贊助那部片很多錢!是嗎?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