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F7894.JPG (image) [DSCF7894.JPG]

Wednesday, October 11, 2006

憲光二村

http://blog.yam.com/mphonor/

這兩天在看憲光二村的老照片與田野資料

"桃籽園"文史工作室在龜山鄉一些將拆除與未拆除的老眷村中, 已經投入三年的田野工作. 田野訪談做得相當深入
(雖然也許尚不夠全面, 不過全貌觀本來就只是一個理想).

受訪對象有22位老榮民伯伯與阿媽, 其中17位已經訪問過三次左右. 訪談內容以他們的生命經歷為主.

從大陸跟隨國軍南征北伐, 遷徙來台的老兵及眷屬們, 生命經歷之豐富是可想而知的.

以我自己的經驗和觀察來說, 所謂的"外省"族群(雖然界定上有模糊地帶)
是"文化認同"上特別失落的一群. 這包括外省一代, 二代, 甚至到我這一代的三代.


我爺爺曾說過: "當初我們並沒想到會待這麼久"

是啊 誰曉得會待這麼久? 哈?
因此就這樣草草地落地
有些適應不良的老芋仔還遲遲生不了根

而現在
國家將全國各地的老眷村一舉拆除
只辦些消費性的活動, 收割"文化展演"的成果,
而那些真正發生在每個眷村居民生命中的集體記憶,
就這樣輕描淡寫地帶過, 隨著老兵的老骨頭一起埋進土裡....
這不是暴力嗎?
雖然暴力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幾乎難以衝擊我們業已麻木的神經.


我常常覺得, 自己說的語言, 到底是誰的語言? (註一)
自己所身處的都市文化, 說到底根本就是一個脫離傳統, 被架空的消費文化
自己從小所受的國民教育, 到大學即全盤被打破
那些國族神話, 到最後都是一些笑話.

有些人擁抱鄉愁, 回到較有"傳統"氣息的地方社群中致力於挖掘, 保存, 甚至重新"建構"傳統.

而我已放棄了鄉愁
自私地以為--那些都不是我生長過程真切經歷過的東西.
為什麼我需要重新建構它?

眷村的保存如果只是在緬懷逝去的那段歷史, 也許我不會這麼感興趣.
但是如果它所散發出來的歷史文化氣息可以給予現今年輕有活力的創作者一些感動,
為那塊傷感的老地方賦予一些新意義
並凝聚吸引附近居民重視"社群"可以發揮的在地力量的話,

對我而言, 的確是比
由上而下直接破壞性植入的國家宰制, 財團壟斷
要好得多的選項


(在此干冒玷汙"藝術"一詞的罪名)

藝術
作為一種符號
可以當作一種"魅惑"的手段
如果人們有自覺的話,
便可以考慮如何主動利用這股龐大的力量.
試著改變現狀
而不只是做為鞏固社會階級差異的象徵暴力的工具


就怕
藝術不夠藝術
國家不夠國家
財團不夠財團
強權不夠強權
反叛也不夠反叛


到最後
仍然
什麼都不是






註一: 趙元任在民國初年制定標準國音時, 雖然以北京方言為基礎, 但他簡化了許多北京方言的特色, 教育部頒布的國音國字, 實際上是一套人工制定的語言. 那時全國只有趙元任一個人發得標準.

3 Comments:

Blogger Ciao Chan said...

恩恩
當我去到眷村時候
白色的大門反鎖
裡面空無一人...
我從小巷子進去
走進空蕩蕩的房子裡
竟然看到一張張2007年的月曆

這些人

真的想離開嗎?

23 October, 2006 17:31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據那邊的負責人--大捌說,
榮民伯伯們也不是很想離開.還是常回來散步乘涼蹓鳥什麼的.
不過國家已經將他們安置到附近的國宅了,應該是不會再回來住了吧!

24 October, 2006 02:08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據那邊的負責人--大捌說,
榮民伯伯們也不是很想離開.還是常回來散步乘涼蹓鳥什麼的.
不過國家已經將他們安置到附近的國宅了,應該是不會再回來住了吧!

24 October, 2006 02:08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