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F7894.JPG (image) [DSCF7894.JPG]

Sunday, April 30, 2006

J & K

二次大戰德軍投降後, 美國大兵開著坦克入德國邊境鎮壓.
在邊境附近, 某個民宅的衣櫃裡, 美國兵發現一對襁褓中的猶太兄妹. 他們的爸媽已經被送進集中營, 下落不明.
John, 那個最先發現嬰兒的善良軍人, 把這對嬰兒交給軍方, 他輕輕對他們說:"沒事了, 國家會好好照顧你們的."
嬰兒被命名為J&K. 哥哥是Joseph, 妹妹是Katherine.

他們在軍方的緊急收容所中待了三個禮拜, 吃著近乎酸臭的奶水, 但那已經是救難所能提供最好的食物了.

後來經由某種黑市交易, J&K被轉交到美國政府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單位的手中. 他們正需要像J&K這樣的孤兒, 提供他們做兒童語言發展的案例研究.

J&K被送到一座人工的龐大溫室中.
在裡面, 研究人員建造了一座人工叢林, 四周圍著鏡面的強化玻璃, 並造了一條寬廣的人工運河把叢林包圍住, 運河透過玻璃反射看起來更加寬廣, 就像大海一般. 因此, 從裡面看來, J&K就像活在一座孤獨的熱帶叢林島上.

J&K很快就學會在特製的人工奶樹乳房下吸吮研究單位提供的人工奶水,
奶樹是一棵巨大的 懸掛著無數乳房的樹. 樹上的乳房有特殊的奶嘴, 只要嬰兒的嘴一吸吮, 奶汁便源源不絕的流出來.

這個研究的目的是要觀察完全被社會隔絕的兩個人類, 會發展出什麼樣的語言. 在森林的每一棵樹幹中, 都藏有監聽器, 他們的每一段語音, 都會被參與計畫的研究生如實記錄下來, 任何一段哭鬧, 任何一段呻吟, 都不會漏掉.

從他們十個月大左右, 他們漸漸能用嗚咽聲,嚎叫聲溝通.

發展到一年左右, 他們的語音結構出現子音.

到了一年五個月, 他們已漸漸發展出一種特有的語言模式. 他們開始為島上的各種東西命名. 樹叫做"iki", "花是"uana",草是"sisu",鳥是"gooki", 月亮是"omu"....他們的語言命名方式大致上符合語言自然論, 是一種對大自然萬物的模仿.

一年十個月, 他們的語言大致完備, 包括了母音"a,i,u,e,o";子音 "p,m,t,n,l,s,g,k,h". 句法大致遵守"SVO"的原則. 構詞以簡單名詞, 簡單動詞和複合詞為主. 他們的動詞沒有時態變化, 但進行貌會輔助以手語--將手平持,做出前進的樣子;完成貌也會輔以一個手勢: 將大拇指和食指做成一個圈, 在空中劃一個小圓.

二歲大左右, 他們已學會爬行和顛簸地走路.

平常他們的互動其實很少需要語言, 雖然室溫永遠控制在25'C左右, 但他們仍喜歡抱在一起取暖. 因此兩人的互動往往只經由身體動作來溝通, 只有在森林中覓食的時候不得已才會大聲喊叫.

三歲大開始, K很喜歡把東西放入嘴巴裡.
有時她喜歡含著樹上摘下的長豆莢, 或是自己的手指, 有時她含著J的大拇指, J也含著K的大拇指.

四歲大左右, J和K很喜歡互相嗅著彼此屁股的味道. J常常抓抓自己的陰部然後把手湊到K的鼻子前. K也常常把自己放的屁抓住送到J的鼻子前.

五歲大左右, K喜歡含著J的下體玩遊戲, J也喜歡一邊抓著K的頭髮一邊玩遊戲.

J&K長到六歲大左右, 美國政府換了執政黨, 新的執政黨揭發了這個慘無人道的人體實驗, 並立即將J&K解救出來. 當新執政黨的研究人員衝進這人工實驗室時, J正在與K玩著假性交的小遊戲, 看得研究人員遮著眼睛直搖頭.

被解救出來後, J被送到舊金山的孤兒院, K被送到紐約州的孤兒院. 兩人從此再也沒見過面.

J&K各自學習了美國西岸與東岸的英語. 雖然他們一開始的語言發展有些遲緩, 但因為語言習得的關鍵期還沒過, 因此後來他們的英語也講得跟一般人幾乎一樣好.

J&K漸漸遺忘了小時候的事, 只是偶爾, 他們望著月亮, 會不自覺地吐出"omu"這樣的語音...

5 Comments: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這篇是你自己想的嗎?
幾年前我也想過這事情
如果將一群初生嬰兒野放在原始叢林讓其自然發展,結果會如何
大致上我想的跟你寫的東西差不了多少
我想,如果他們沒有被"解救"(?)出來,更長時間的發展下去
是否也會與古代社會的發展過程出現同樣的結果?
接下來同樣的產生秩序、形成文化,以極緩慢的速度朝文明方向前進
如果是只有J&K兄妹兩人的話,大概會面臨近親繁殖的問題吧

對了!J&K現在過的好嗎?幫我問候他們一下

01 May, 2006 09:21  
Blogger shufan said...

是啊,這故事突然就這麼從我腦中蹦出來.

其中小孩子假性交的遊戲有一點兒受到以前唸人類學的南非民族誌的影響.

我只是在想像語言究竟怎麼出現的.... 所以虛構出這篇. 不過這種引子應該可以再發展成更多好玩的故事.

01 May, 2006 20:15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我最初在想像的時候,是出於某種好奇
世界上各個民族在發展上面都有極大共同點
但是,促使各個民族發展出不同的文化,卻又是哪些因素的影響
地理位置、地形、天候環境?膚色、體質等生理結構的差異?還是其他一些不可預測的因素?
如果能夠將世界重新再洗牌一次
是否又會相同的發展出現在這種各自的文化呢?
如果重新來一次,白人有可能會變成黑人的奴隸嗎?

開始想像著黑人拿著皮鞭狠狠抽打著白人奴隸的情境
或者是菲律賓人一手握著維士比往嘴裡灌,一手刁著長壽煙
「幹!你這個死台傭還在偷懶」順便從台胞屁股一腳踹下去

01 May, 2006 20:48  
Blogger shufan said...

自然環境確實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歐洲人就不可能發展出檳榔的文化.

奴役的情形也是世界的文明發展先後有關.
但以道家的哲學來說的話,文明與腐敗是一體兩面的事情.

若不是歐洲人早一步發明了槍砲,軍艦,他們也不可能有能力去非洲運送大批的奴隸到歐陸.

未來的世界是否有可能以非洲,大洋洲,東南亞為中心?

還是有沒有可能跳出這種中心-邊陲的對立?

空想不著邊際.

給些實證的數據好了:

現代人homo sapiens的出現不超過20萬年.
與現代人不同種但很近似的尼安德塔人出現於三十萬年前,但於三萬年前滅種.
算算尼安德塔人出現在地球上不過27萬年的時間.
而且我們其實也不知道尼安德塔人是不是有發展出一些"文明"?
(搞不好他們曾經有過滿高度的文明呢!只是被地層大變動掩蓋掉了??)
(不過這些都是不負責任的亂想,
萬一被學者或教授看到的話一定會斥之為沒水準的科幻小說.)


總之我要說的是, 現代人種可能再過幾萬年就要毀滅了吧!
在毀滅之前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還想做些什麼?

01 May, 2006 22:44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毀滅之前還能做什麼?

問的好

我想..........先來瓶啤酒吧

02 May, 2006 17:49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