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F7894.JPG (image) [DSCF7894.JPG]

Tuesday, March 14, 2006

COMMENTS PLEASE

"蘇以文"是我所寫過最黑暗的故事.
可能我的表達還不夠精確, 看的人可能很快就看過了, 感覺不到它哪裡黑暗.
但寫這小說的過程中因為我自己太投入, 所以整個人也變得很黑暗.
現在寫完了, 我可以暫時將這case告結.

Life goes on.


在這篇小說裡我嘗試討論一些問題....

1. 女性的成長--月經是個象徵.
因為之前寫過了大河的小說, 那是部純男性的小說. 所以這次我嘗試寫一部純女性的小說.
自己身為女性, 覺得還是描寫女性比較深入一點. 連成長歷程都比較能顧到. 男性的成長歷程....? 我就真的只能用想像了.

2.人的記憶與客觀的真實?
到底哪個比較真實? 或者世界根本沒有客觀的真實, 只要有主觀就夠了!?

3. 科學與學術的荒謬殘酷
精神醫學與其它科學的客觀化,去人性化在我看來是很殘酷的..
我嘗試從精神病患的角度來寫她的想法. 呈現她所看到的東西. 對照從科學客觀的角度所寫的分析與側寫. 哪個比較有意義?

4. 討論人性 !
小孩子從小就學習欺詐,排擠,背叛,偽善....
這篇小說比較偏重於人性黑暗的部分, 因為一般的兒童故事不會描寫到這個.
但是童年仍然有美好的回憶.

人類是
充滿矛盾的生物.
時而美好, 時而醜惡.
我想任何人其實都無權給予'人性'一個標準答案,
因此我只能透過'描寫'來呈現人性的各種角度.

5. 其實本來很想寫一些小孩子之間流動的曖昧情愫.
嗯...那可能會是一片黑暗之中最美麗的東西吧.
不過還是以後有空再寫吧.





如果可以的話, 也請讀者給點評論吧 ! !

8 Comments: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who is the first one to make you think?"
it's always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but little people ever think about it.
teddy

14 March, 2006 12:47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雖然故事中有許多事件
不過好像都是其它人在談他們所認為的主角是個什麼樣的人齁
(有人是透過某些共同的生活經驗去理解,或者是像研究者那樣為主角安個類型上去..)

其實我比較想知道主角自己是怎麼看待她自身,以及她所處的世界

15 March, 2006 16:39  
Blogger shufan said...

非常感謝回應!

謝謝tdy肯定這種回溯兼反省的寫作方式.

主角"楊書凡"是我照自己的想像建構出來的
一個悲哀的人格.

tron的觀察很細微,我自己也是現在才發現.

所以現在我也嘗試用旁觀者的角度,分析這個小說主角的心理吧!

這是自己對自己生產出來的文本所做的再解讀.

主角對於自己沒有半點描述,而且她沒有半點主見.
她的童年回憶圍繞著蘇以文打轉,但事實上蘇以文卻只是她的分裂人格而已.
因此可以說,主角完完全全只活在她一個人的幻想世界裡面.
她對外界漠不關心,而且事實上她太沒有自信,
無法對外界提出任何具有主體性的看法.
她對人性抱著完全樂觀的態度,事實上只是因為她缺乏判斷能力而已.
她需要蘇以文這樣一個強勢的人格來扮演領導性的腳色.

蘇以文是主角用來防衛的人格.
她把一切主導權丟給蘇以文,自己就不用負任何責任,例如說翹課,或者吃蚯蚓.
她把同學對自己的冷漠丟給蘇以文,還假想自己背叛蘇以文,其實只是把被排擠的痛苦丟給另一個人格去承受.

最後,
主角可能多少也察覺到自己的懦弱,
而且發現這樣活下去是不行的!

她嘗試自殺,卻沒成功.
僥倖活下來以後,她可能已經決定要跟蘇以文這個人格徹底分別了.
但是因為她的懦弱,她還得在腦中假造一個蘇以文離開她的場面.

如果她能成功地找回自己的主體性,或許會是另一階段成長的開始.
但如果她失敗了,可能就會一輩子痛苦下去,因為她失去了心靈支柱.
可能會再自殺也說不定.
或者可能會再造一個人格也說不定.

這種描寫心理的小說好玩的地方就是,每個人物的性格可以分得很清楚.一個角色代表一種人格就好.
因此小說比人生純粹,比人生容易解釋.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都蘊藏著許多種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性格.
在一般的情形下,我們的心理機制總有一些神秘的辦法可以將各種不同的面向整合得很好,不太會有精神錯亂的場面出現.
因此我們可以不斷地嘗試開發各種不同的可能性.

雖然有時候會有強烈的矛盾或無力感.
但整體來說我覺得多嘗試不同的事情還是很有趣的.








期待有興趣的人能夠再給我一些意見.
不同的意見可以引發不同的解讀喔!

15 March, 2006 21:40  
Blogger shufan said...

然後妳會發現作者完全拒絕分析她自己,
因為"作者",是世界上最狡猾的生物!
他總要透過別人的嘴來說話!
說完了以後,可以微笑著說:
"這是那個角色說的,我只是模擬它的想法而已."

哈哈!

15 March, 2006 21:56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呼呼
寫的真是黑暗...
我本來還以為只是普通描寫音樂班小孩的小說而已.
你覺得楊書凡的這種心裡跟音樂班的特殊性質有關嗎?

到現在還執迷不悟唸音樂的沒用老姊

16 March, 2006 00:01  
Blogger shufan said...

應該沒有關吧~~?
我是覺得音樂班小孩並沒有多特別.
只是玩樂時間少了一點而已吧.

歹勢,我並沒有對小學音樂班的生態著墨太多,
(其實也是因為音樂班的生活我忘得差不多了)


其實我很羨慕那些很早就立定志向,專心只往一個方向努力的人. 通常,那樣才能成為專家.

我現在的危機反而是感到自己沒有成為"專家"的毅力呢.

都老大不小了...

唸完語言學我還想換跑道~~~~

16 March, 2006 01:45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現在你除了成為"專家"的選擇外
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培養"整合"的能力...
多思考囉!

16 March, 2006 15:27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不常來這,但還是看完了。

想寫些什麼,但是發現自己學過的文學訓練大都還給老師了~~~6rz. 一直被強調的[作者不等於Persona]倒還記得。這個fiction一開始給人很真實的感覺--especially to a reader like me. XD. 寫作能引人入勝就是成功的一種。(Y).

也不知道為什麼,看完[蘇以文],Charlotte P. Gilman 寫的 The Yellow Wall-paper 是我第一個聯想起的文章。

29 March, 2006 02:36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