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F7894.JPG (image) [DSCF7894.JPG]

Saturday, July 05, 2008

目前所學

埔里桃米曾宅  達文營造工班勞動中



建築

是勞動的

是工業的

是具體的

是極現實的

是長遠的

是功能性的

是人類與自然相適的

是三維與三維以外的

是不可能自外於資本主義與國家體制的



參與勞動 考量成本與法律問題 
對於我的眼高手低 不切實際 無空間感 耽溺幻想 短視天真 急躁衝動 應該有平衡的效果 所以我繼續讓自己服用這帖良藥


我仍然在現實中打滾
不過以上所述的本性還是無法動搖
也不需動搖
(只需程度上做些調整)
 
說是汲取各行各業的參與觀察體驗作為轉化創作的動力吧?
不過體驗到了足夠的地步也大概會達到跟前輩差不多的結論
"人生沒甚麼好體驗的"
這句話是從反面述說
一如我們總是在做表面上矛盾與背叛的事
看著辦吧!
第三建築 工地見習記錄的相簿 在這邊

Labels:

Saturday, June 14, 2008

建築與佛法?

"寧可著有虛冥山 不可著空芥子許"

好的建築師--具有幾百年的眼光


2007. 09. 10 謝英俊@誠品信義講堂


看謝英俊演講的姿態, 有那種屬於學者的氣質--博學多聞 旁徵博引.
所不同的是談話內容以及實際上的作為.

就地蒐集環保材料 專業知識 低造價 協力造屋 傳統到現代的連結...社會文化+經濟+環境...
永續建築理念基於以上的理由吸引我.

只是如此質樸的工法似乎難以吸引重口味 重設計感的都市人.
所謂現代都市設計美學 好像非得堆砌無數虛無飄渺 華麗炫目的字眼 打造建築大師的明星光環 才能成為眾人目光焦點?
所謂代謝派 mannerism 衍生的秩序... 到底是啥小?

我沒有能力批評甚麼
看伊東豐雄和安藤忠雄的展覽時 我也實在欽佩萬分
不過身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
還是腳踏實地 從向一般人敞開的道路 入門才是

下禮拜要去第三建築工作室見習了 我感到相當興奮

Labels:

Sunday, June 01, 2008

對比

在士林捷運站附近,大約文林路上吧?
有一家設計得美侖美奐的天主堂。彩繪玻璃窗安適地嵌在傾斜的錐狀牆面上,屋頂以平穩的幾何圖樣裝飾天際。是棟看了會讓人安穩下來的教堂建築。

在那磨石子表面的厚篤水泥圍牆外,媽媽桑們打開破舊的五色洋傘做著挽面和修腳趾的傳統生意。客人斜倚在躺椅上,光著腳丫或臉上塗滿白粉接受親密的體表修飾。陽傘和躺椅幾乎佔滿了人行道而窒礙難行。教堂與挽面媽媽形成一種奇特的台灣風味。

建築空間真的能形塑人的行為嗎?

也許隔著一層圍牆,我們只能感到圍牆內建構的秩序與圍牆外自然無序的強烈對比。

最近常想到空間的暴力這樣的字眼...然後耳邊就響起透明雜誌唱的(很暴力)*8次

Labe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