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F7894.JPG (image) [DSCF7894.JPG]

Monday, October 31, 2005

情緒 顏色

我太不謹慎,
我的內心太過喧囂.
吵吵鬧鬧的沒有節制.
對不起.
我反省了.

應該保持內心的平靜.
靜得像一泓明湖.
想像那樣的湖,
大得不見邊際,
卻沒有潮汐.
岸邊的柳樹輕撥湖面,掀起一道長痕,
但那只是表面.
深深的湖底,
沒有一點動靜.

下雨了
滴滴答答,
漣漪一圈一圈地交織在一起
天空流淚
湖也流淚
誰相信?

悲哀
就悲哀到死吧

純粹的快樂
真的存在嗎?

純粹的憤怒
純粹的悲傷
最近倒是頗能體會

所以打個比方...
假如人類的情緒可以比做顏色...
比如說
(依據直覺)

憤怒是血紅色的
悲傷是黑色的
興奮是比憤怒淡一些的粉紅色

安全感是淺藍的
信任是潔白
期待感是陽光的金黃
失去希望便是一片死灰

那麼,快樂就是
興奮的粉紅色+安全感的淺藍+期待的金黃...
但是你們知道,
紅+藍=紫
紫+黃=黑
黑=悲傷
所以最後,快樂=悲傷

幸福是安全感的淺藍色+信任的雪白+期待的金黃+淡淡興奮的粉紅色
但是淺藍+白+金黃=淺綠
淺綠+粉紅=灰黑
灰黑=失望和悲傷
所以最後,幸福=失望和悲傷

怎麼會有這麼慘的理論啊!
但是我真的不是故意硬拗的!
這是一旦啟動就脫離我的管轄的自主體系.
誰會料到我的直覺最後會導致這麼悲哀的結果?
我也不希望啊.

Sunday, October 30, 2005

我要停止令人作嘔的言說

  我要停止令人作嘔的言說
    我要停止令人作嘔的言說
  我要停止令人作嘔的言說
    我要停止令人作嘔的言說
 我要停止令人作嘔的言說
           我要停止令人作嘔的言說
   我要停止令人作嘔的言說
  我要停止令人作嘔的言說
  我要停止令人作嘔的言說
    我要停止令人作嘔的言說
       我要停止令人作嘔的言說 

  





































































抱歉  作不到

捍衛傳統的價值體系............

傳統保守的價值觀念
有好處
但壞處也很多

我回家來
享受了,一餐溫暖而且太過豐盛的早午餐.
我滿喜歡那種剛起床就聞到九層塔炒蛋的味道的溫暖感覺
也滿喜歡 跟媽媽一起肆無忌憚地罵電視上的政治人物
雖然我們對政治都懂得不多 前因後果都不清楚 也懶得搞清楚
但看不爽就可以講 反正在家裡的言論是不用負責的

如果在朋友面前, 我絕不敢隨便評論
對政治 對歷史 對文學 對藝術......
我得費盡心思 努力讓自己的立論看起來客觀中立 有學術的超然 有邏輯的合理 有修辭上的潤飾 有看似發自內心的感性
總之.... 必須"有技巧"...難怪會疲累.

因為聽者他, 可能跟我的立場不同.
我太懦弱, 很容易自然地想要避開紛爭,
這是我的"話語經濟原則". 不可能達到共識的溝通就乾脆不要溝通.
或是他很容易察覺我的觀點的狹隘,
或是他很輕易發現我什麼都不懂! :p
but in the end....WHO CARES?

在可以放心的人面前
不論什麼武裝都可以放棄
但這樣的人.......
真的存在嗎?


我想到家庭.
"或許你該有個家庭."
這好像是連續劇裡常常有的台詞.
一瞬間我好像突然變成了美國保守派,傳統家庭價值觀的捍衛者!
但後來我馬上發現, 不是只要有家庭就可以解決的.


你看過"Catch Me If You Can"嗎?
其實那部片超級保守的!
你還記得主角Leonardo假扮醫生的時候, 勾搭上了一個辣妹護士, 有一次他參加她們的家族聚會, 還穿上深紅色的家庭毛衣, 一起和樂融融地唱歌的那一幕嗎?
那一幕真的....
老實說, it gives me the creeps!!
但是主角好像樂在其中, 而且應該就是那種感覺讓他認真地想與這個女孩
"成家立業"...
你一定認為我太偏激, 你會說, 溫暖的家庭有什麼不好?
但....
那就是不適合我...
我是彆扭的小孩, 你也知道.


對!
溫暖的家庭是不錯.
現在我的胃裡塞滿的媽媽炒的九層塔炒蛋,火鍋料,還有香瓜,甘蔗等稀奇水果...就是證據.
但是飯後的傳統觀念大洗腦,
就是代價.


吃了這麼多好吃料理.....
只好對媽媽的傳統觀念抱持尊重的態度...(甚至表面上的虛假認同)
"嗯! 好! 沒錯! 我知道了! 對啦! 我知道啦! 嗯! 好! 是! 我知道啊! 對啦對啦!"
整個對話我沒有插嘴的餘地.
除了以上的幾個字, 我不知道還能說什麼....?
反正任何反對的思想都會被她認為:"哎! 你怎麼這麼奇怪!"
再回到我的"話語經濟原則",不可能達到共識的溝通乾脆就不要溝通.

"要嘛就找個穩定的公家單位的工作, 要嘛就乾脆找個金龜婿"
心想:(兩者都不喜歡)
"你讀書讀那麼高, 結果出來, 比人家高中畢業的領的薪水還少! 那你讀書到底要幹嘛?"
(興趣啊)
"隨時保有努力上進的鬥志, 才能成功!"
(成功的定義是什麼請你說明一下)
(還有請不要講話像個直銷推銷員好嗎? 那些人我已經看過也實際參與過了.最後是從價值體系上完全徹底地不能認同.)
"現在不籌備的話, 將來你老了就知道了!"
(所以是現在就要拼命找到可以養我一輩子的死薪水,固定的工作, 然後就坐在位子上好好等待老死是吧!?)
(我不要!)
(人生有更多的可能, 我想去實踐一般人都不知道的可能性. 不然的話活著對我來說也沒什麼意思.)
"要是你讀到博士出來, 結果去工廠作女工, 那不是很可笑嗎?"
(啊! 正有此意! 怎麼被看穿了!)









好好笑的鬧劇


母女間的(心理上的)對話, 寫出來讓你們娛樂一下!
:)

Saturday, October 29, 2005

窗外有鈴響

窗外有鈴響
已經持續一分鐘了,
難道沒有人聽到嗎?
難道是我的錯覺?
我不禁懷疑
一切的一切都是我的幻想?
包括妳,你,你們,他們...
你們出現在我面前的身體,是真的嗎?
即使我有觸感,但那終究是我的感覺啊!
誰能告訴我,你是真的.
即使在我面前大喊,揍我一拳.
我也可以認為你跟我腦中的幻影沒什麼差別啊?
我也可以揍自己一拳,然後想像自己被別人修理得很慘.
誰是真的?
什麼是真的?
我存在嗎?
什麼是我?
在此書寫的主體
那是誰?
不是平常的'我'
那麼'我'是誰?
'我'有很多面向嗎?
'我'是流動的意識
'我'不是一個整體
如果有'我',那麼是不是預設了有'別人'--'他者'
那麼如果要建立一個沒有'我'與'他者'的二元對立的世界的話,
是否就得先取消'我'這個概念的存在?

'我'是否是human universal?

是人, 應該都有self-conciouseness.
只是需要把他表現到哪種程度?

中文可以說:
"上哪兒去?"
"吃飯啊!"
"一起去?"
"好啊!"
"吃完了再去看電影?"
"電影....不太想看耶."
"那去逛街好了!"
.....
全部的對話都省略主詞.
中文不像義大利文或拉丁文有嚴謹的 inflectional system.
所以老實說, 外國人真的滿容易搞混的.
當我說"大學畢業後就去唸研究所."的時候,
他們會不知道我是在說我, 還是問他?
聽說日文也有同樣的情況.
所以對話真的是需要context. 而context有時候不是當下的狀況就可以充分給予的, 還需要文化的"背景知識"來加以補強.

例如說有一次我在跟語言交換的法國人Nicolas做中文練習題,
練習的目標好像是...要把原來的句子轉換成"我奇怪..."這樣的懷疑語氣的句子....(我有點忘記細節了)
題目是:"他已經工作那麼久了,怎麼還不來吃飯?"
目標句是:"他已經工作那麼久了,我奇怪他怎麼還不來吃飯?"
(這是很簡單的句型, 只要再第二個子句前面加上"我奇怪",讓原來的對等連接子句變成附屬子句就好. 而且中文很方便, 不用作任何動詞型態的變化.)
但是那位聰明可愛的法國人, 卻無法造出正確的句子.
他一直嘗試..."我奇怪他工作很久...?";"他工作那麼久我奇怪....?";...
等到我公佈答案了以後, 他卻堅持認為, 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啊!
"他不來吃飯有什麼好奇怪的?因為他在工作啊!"他說.
"那是因為...他已經工作很久了, 所以他的家人希望他休息一下, 一起來吃
飯吧!"我嘗試解釋.
(他皺眉)"可是我還是覺得這個句子奇怪.....他如果想吃飯, 就會來吃, 如果不想吃飯, 就是因為他在工作啊!"
顯然他不能理解:
"為什麼家人有權打斷一個人的工作, 叫人家來吃飯...如果他正在專心工作, 不想下來吃飯, 就會被認為是很奇怪的事情!? "
這其實並不是合乎邏輯的命題, 而是文化上,常識性的的預設了!

還有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
常常, 中文的使用者會使用虛擬的"你".
其實他根本是在說他自己,可是他要你感同身受, 所以他希望你也可以設身處地, 把自己放在他所說的情況中,想一想.

例1.
A:"為什麼冬天還沒到, 你就穿這麼多衣服?"
B:"因為最近天氣變化很大, 如果不穿多一點,你會很容易感冒!"
(其實B要說的是"我",或是"一般人",但是他用"你"! 多麼好玩的語用現象!)

例2.
A:你怎麼一下買這麼多化粧品啊?
B:因為百貨公司在大特價啊!如果你現在不買的話,下次就沒機會買了!
(A又沒有說他要買,可是B很自然地用"你"來表達:如果A也處在B的處
境,A也一定會去買.)

ㄟ........................我又扯遠了..............對不起.
其實這篇文章是分兩天, 在完全不同的心情狀態下寫的.
所以前後有點牛頭不對馬嘴.

總之, 我在想, "自我"到底是什麼?
這好像是人類學"人觀研究"一整個學期都在討論的問題... 那個時候我沒有機會自己好好的思考.
我那時候一直私底下在心裡滴咕, 為什麼人類學的"人觀"要討論這麼哲學性的問題? 不給我們多看一點民族誌的實際好玩的例子?
不過或許人類學家就是必須要抱著這種問題意識, 才能夠觀察到好玩的東西吧.
什麼都不想地投入異文化生活, 當然, 也可能, 得到更具有原創性的, 不受理論框架現制的觀察, 但那一定要花很多時間, 本人還得具備足夠的反思能力和體察能力.


我是邊走邊學的.
走到哪裡學到哪裡.
沒有定論.也不要定論.
偶爾賣弄知識, 半瓶水, 響叮噹!

Friday, October 28, 2005

大崩壞










What a beautiful word

-To fall in or together.
崩潰
-To fail utterly.
徹底失敗
-General prostration.
虛脫;衰弱

It is all things coming to an end, without exception.

而在中文裡,隨著崩解,崩壞,崩潰,崩毀這些細微的用字差異,我們可以得到更精細的語義差別.

例句:
 
身體內臟大崩解.

人際關係大崩壞

心裡狀態崩潰了

身邊的世界崩毀...etc.

===

他經歷了,
一場大崩壞.

那是發生在內部的,
無聲無息地.

他身邊的景物崩毀.像繪布上的顏料,被水沖刷,毫無目的地漫流.
他心裡的想像崩解,化為符碼,全部被輕易地解構.
他所見到的,是支離破碎的殘影.
他微笑,但那笑容隨即脫離了他,背叛了他.
他突然了解到,這是不可避免的.他只是這世界的縮影而已.
事實上他不是這健全世界中的單一崩壞者,而是這整個崩解中的世界影響了他,連帶地,從他的周遭環境開始,到他的身體,到他的內心,無一倖免.
他張開嘴,有一處潰爛在喉嚨深處,隱隱作痛.或許連胃,腸,也開始潰瘍了吧,只是他已沒有力氣去阻止了.

他就這麼倒了.
當別人發現他時,
不知道為什麼,他的內臟已經徹底腐爛,發臭,雖然才死不到兩天.
有人懷疑在他生前內臟就已經開始腐爛了.
但醫生認為不可能.
最後只能歸因於炎熱的天氣.

此時我的內心,或許也已經有一小塊地方,開始腐爛了.

Sunday, October 23, 2005

JIMI HEN


Jimi Hendrix

With his music, who needs marijuana?

Friday, October 21, 2005

拉哩拉雜的思緒

"人"是什麼?
今天某些事情讓我想要認真地, 正經地思考這個問題.

為什麼我對一切把"人的事情"當作實驗來看待的科學態度感到反感?
為什麼在心理學實驗中與教學模擬實驗中,
操縱實驗的科學家要把受試者化約為沒有主體性的空洞機器? 或簡單的說, 沒有想法的白痴.
其實這是很好笑的一件事
今天我扮演科學家,
我要自以為自己有完全的主控權, 我能控制發生在我與受試者之間的微妙變化, 我能操縱變因, 受試者不能. 為什麼? 不為什麼.因為他是受試者.
明天我扮演受試者的腳色,我就要扮演白痴,我要聽任主試者的操弄.
我不用提出任何分析, 任何反思, 因為現在我是受試者.
分析? 那是主試者的工作.
但是如果從外星人的角度來看這兩個地球人,
我想他們一定會覺得好笑: 這兩個人到底在玩什麼辦家家酒啊?
你們不覺得好笑嗎?

所以老實說, 以人為研究對象的學術研究, 是從根本上就抬高了研究者的地位, 而貶低被研究者地位的一件事情. 是人類之間的扮家家酒. 今天我扮演上帝,明天換你.人們就這樣玩得不亦樂乎.

這些想法以及其他拉拉雜雜的事情讓我想到"人是什麼"的問題?

人與其他動物在生理上是具有連續性的.
若真要說人與其他動物之間有什麼決定性的"質"的不同, 傳統上, 語言學家認為決定的關鍵在於語言能力.
人有語言能力, 其他動物沒有. 是這樣嗎?
目前語言學界有一新的分支:"生物符號學", 他們的研究企圖將人與動物之間這個人為制定的鴻溝填補起來, 以一種連續性的眼光看待動物與人的符號系統之間的區別.
所以, 語言, 也只是一種成為"人"的必要條件而已. 並不是充分條件.

我目前所想到的是,
"人"或許只是一種抽象的觀念.

說一個人是"人", 並不只是因為他具有"人類的"生理構造.
而是站在一種觀念上的認同, 認為我與他具有同樣的基礎, 我與他具有同樣的可能性, 我與他應該被平等對待.
但是有趣的是, 不同文化裡對於"人"這個觀念又有許多種不同的詮釋.
要找出一個文化中對於"人"的詮釋究竟是什麼, 是很艱鉅的工作.
因為越是基本的預設, 越被包裹在層層的表象之下; 或是與其他概念互相牽連成複雜的糾結. 要如何才能以抓住關鍵的方式切入, 將隱而不顯的隱性知識整理出來, 可能就是學術工作的意義.

透過語言是否有可能找出一點端倪?
許多人類學家堅持語言不是唯一, 有很多與重要的文化概念相關的事情, 人們是不說的. 例如關於身體感的研究, 認為人們無法言傳的身體感或許才是文化影響人類的最直接, 最強烈的體現.

我也相信語言不是唯一.
但是, 身體感的研究雖然引人入勝, 但是很容易落入非常難解的現象學問題當中...什麼是感官? 什麼是知覺? 有沒有客觀的存在? 你怎麼知道你的感官知覺跟我的一樣?

總之相較起來, 語言的研究或許比較具體, 好掌握,
而且並不是完全無法切入核心的問題--也就是"人"是什麼的問題--
並且也可以兼顧跨文化的比較觀點.
我相信語言學的研究,可以研究人們"說什麼",還要研究人們"怎麼說."
當然, 也可以研究人們"不說什麼."
"不說什麼"是在cross linguistic的比較下能得到的.並非研究者自己的無端發想.

最近語言學界的當紅炸子雞--"認知"取向--涵蓋的領域相當廣泛, 舉凡生物學,神經科學, 心理學, 人類學, 哲學, 人工智慧等學科...不免都要了解一下這個approach究竟能提供什麼新的觀點?
總之他們關心的重點議題是:"人"究竟如何認知這個世界?
學者們已經發展出很多很多的理論, 關於人是如何認識, 分類, 理解, 進而建構世界.
生物學家和神經學家喜歡從生理的取向嘗試解答這些問題,
但是人類學家打死都不會吃這一套.
語言學家好像是個投機者, 將關於語言的理論, 這邊借一點, 那邊借一點.
其實這沒什麼, 因為語言學的確是個很狹窄的學科, 重點就是看學者想要如何把這個學科的視角延伸擴大, 他可以往生物學那邊看去;或往心理學看去; 也可以望社會學,人類學那裡看去. 因此現在的語言學家已經不只甘心於處理語言內部的問題, 他們更希望可以與其他的學科做連結, 並且把語言推到一個關鍵的主要地位.
這就是學術戰爭, 吃哪家的軍糧就為哪家打仗, 沒什麼好說的.


所以我到底想說什麼?

總之,...."人"到底是什麼,是個很有趣的議題.
但是也不一定要用學術的方式來尋求解答啊!
文學作品, 有時候根本不用任何系統化的論證,
就直指你內心深處, 讓你震撼, 共鳴.
深切體會到身為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人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這需要對人生的深刻體察;
需要精準的筆鋒和適度的力道.
需要將智慧, 技術和美感融為一體, 一氣呵成地表現出來.
那是更高超的功力.

Wednesday, October 19, 2005

What a beautiful day !















今天早上
從路邊箱型車車窗發現
我的臉頰越來越凹陷了!
加上眼睛下面無神的兩道紋路
像死人一樣.


下午回來
邊看書邊點頭
點到地上去了
爬到床上去奮勇地又看了幾頁
然後就失去意識

我做了一個夢
關於身體的互動
夢裡
我的身體是一種媒介
藉由這個媒介傳達一些訊息
與他人互動
讓他人接收我的訊息,
思考我的存在
改變她的生命
和我自己的生命 .
如果真能發揮影響力, 與人互動地活著
那好像也不錯

晚餐後
肚子漲漲的, 非常不適
心慌意亂地在陽台走來走去
最後
無奈地將所吃的東西原封不動全都吐了出來
這雖然是生理現象
不過也跟最近的心理狀態頗能相符
已經到了飽和狀態
塞不下任何東西了
暫時對食物(還有知識的虛榮)保有一份畏懼感
這也不錯

What a beautiful day !

Sunday, October 16, 2005

緩慢而堅定地 Doucement et Determine

你騎著機車, 奇怪為什麼前面的車突然都慢了下來,
等你也騎到前面了才知道, 是因為一個不肯走人行道的男子, 堅定而緩慢地走在路肩上.

你從他身後經過, 好奇地打量, 這個男子為什麼能那麼固執, 完全忽略馬路上喧囂的噪音和幾輛車有意無意的近身威脅?

但你騎到他前頭, 看到他的臉時, 便突然領會.

那是一張堅定但木然的臉.
好像用緩慢的步伐靜靜地走著反抗的路.
但從他臉上的折皺中又好像可以讀到幾分滿不在乎的神氣,
好像不管怎麼樣都無所謂了的表情.

也許就是這分木然,
才讓所有的人都不得不尊重他的意願.

這表情讓你覺得好熟悉,但不知道在哪裡見過.

也許你感到熟悉,
是因為你的身上也散發著同樣的味道.
那是世界將要完結的味道.


"世界將要完結了喔!"他對你說道.
如果當真一切都要完結了,那不也挺好?
在面對末日之時,才能看清一切事物的價值.


有什麼事物,即使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了,也不會失去其意義?
你可以好好想想.
也許你心中已有了答案.



先不要告訴我,
我們到時候就會知道.

Wednesday, October 12, 2005

最近要做的project

Cognitive Linguistics的課,
要做一個很簡單的小project.
我選的題目是, 整理出中文裡, 有關"心"這個詞彙的語意分析, 如果行有餘力的話, 再跟英文的 mind & heart作對比.
順便跟語言如何影響人對世界的認知, 如何影響這個語言的使用者的思考方式...等課題扯上關係...

雖說"認知"的取向是70年代後才興盛的,但好像又回到Sapir-Whorf Hypothesis的20年代. 真懷舊.
好像在聽著老老的Jazz的感覺.
如果世界真的這麼簡單就好了.

對我來說, 這個課題還滿有趣的, 好好做的話也許可以抓到人類學與語言學共同的核心問題....但那是什麼, 我恐怕還說不清楚...
這是目前我一個人的"戰鬥"...

其實我很討厭"戰爭"這個隱喻. 不論是在學術上, 工作上, 生活中, 愛情上, 這個隱喻一再地出現, 我感到好厭煩. 如果是自己跟自己的戰鬥, 那還有點趣味, 但要是必須跟別人引發戰爭的話, 我真的一下就厭煩了.

最近有幾次,
一股很深很深的厭倦感突然浮現, 籠罩住我整個心靈.
不管看什麼, 聽什麼, 想什麼, 都索然無味.
"有夠無聊!" 或是 "就算....又能怎麼樣呢?"
這些語句常常出現在腦海中...


常常坐在椅子上沒來由地睡著了.
在半夢半醒的狀態下還得思考... 以後一定要習慣才可以.

Sunday, October 09, 2005

Something Exciting is Going ON ! !

大概從上個禮拜開始,
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在政治大學校園裡面發生了!
這個勇敢的行動替我在遠離社會現實的語言學高塔上開了一扇窗子,
某種程度上來說,它讓我重新反省了一下學術與現實之間的關係。
我由衷感謝他們勇敢的行動。

政大的校園各處,出現了令人莞爾的塗鴉。
想看看那些塗鴉的樣子嗎?最好親自到政大裡去逛一下,在它們還未被徹底清除之前。
但是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個屁股黏著椅子動不了的人的話,這裡有一點照片:
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bbrother&book=1

這項行動不是毫無根據的,它的用意以及所引起的反應可以從這些文章看出一點端倪:


我不是個運動家,從來不是,或許以後也不會是,
但是我能分辨什麼是理性,什麼是非理性;
什麼是理想,什麼叫做矇蔽。
如果想要對體制做些什麼的話,就去做!比光在紙上思考來得更加迅速,有效率多了。當然學術工作的價值或許長遠看來是更大的,從學者的角度觀察一些運動,或許是更超然而全面的,但這並不是直接的衝擊!學術往往是追在一些衝擊現象的屁股後面做觀察與解釋的工作而已。

坐在綠2公車裡我思考著,這個運動它的精神是什麼?
能否擴及其他的大學校園?甚至能否跨出校園,學生這個狹隘的小圈圈,去影響更大範圍的整個社會?
這個社會需要一些脫離軌道的人,從外邊才能檢視這個軌道是沿著什麼路徑在運行。

為什麼台灣人這麼白爛?
為什麼台灣社會整體塑造出一個白爛的氣氛?
為什麼即使是在全台屬一屬二的國立大學校園中,還是缺乏獨立思考判斷的自由風氣?

更別提我現在處在混亂的校園中看到的是什麼景況。這是大學嗎?在我看來這裡學生的思考方式,簡直是高中生!然而我只能自得其樂地待在這裡,不理會外在的環境。這是我自己的選擇,不過既然提到了還是想抱怨一下。

為什麼我這三個禮拜的週末每次回家,打開電視,都還是在講澎恰恰的光碟案?
台灣社會難道有霹靂火,龍捲風,摩天輪等八點檔了還不夠?連新聞也想要扮演八點檔編劇嗎?

語言學絕對無法改變社會。
社會學呢?
人類學呢?
學術所能提供的力量的究竟有多少?

這一刻我坐在捷運上,下一刻或許正好被追捕強盜的警察的流彈掃中,穿透我沉重的頭顱,留下社會一片紛亂喧鬧。
不過這些都是詩意的。
我的靈魂也許會在死掉的屍體旁起舞。

年輕的生命留下未知的可能性而嘎然中止,
這或許比空虛的靈魂拖著年邁的殘病之軀,一步步慢慢走進墳墓來得絢爛許多吧!

科學也許會否定靈魂,但是對我來說,科學無權剝奪如此詩意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