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F7894.JPG (image) [DSCF7894.JPG]

Saturday, December 31, 2005

新櫃子

新的櫃子終於送來了.
我買了一個三層櫃, 一個四層櫃, 將兩個相疊釘起來.
所有的書都可以放上去, 我再也不用睡在書堆之中了....
我把音響放到櫃子的頂端, 所以現在正享受著Beatles的音樂從190公分的高處傳下來的快感.

現在只要再一個除濕機, 我的人生就完美了~
哈哈哈!!

Thursday, December 29, 2005

句法學練習

語言學上認為一個詞, 最基本可以分為帶有動詞特徵或名詞特徵這兩種詞類.然而詞類真是這麼輕易就可以決定的嗎?
中文裡面連動詞和名詞的界線都不清楚呢! 有非常多的詞都是動詞名詞同形的. 例如紀念, 享受, 溫暖...
更別說形容詞,副詞,介繫詞等其他的詞類了. 根本就很難分!
好, 像"根本就很難分"這個句子,
第一, 它沒有主詞. 我們可以說它是省略主語"詞類", 這問題還不大.
第二, 它的predicate(謂語)是"很難分". 但是其中哪一個字是動詞?
是"分"嗎? 如果我們分析"分"為動詞, 那麼是不是表示"很難"就是修飾動詞的副詞? 但是副詞通常可以省略, 不會影響主要的語義, 可是這一個句子, 如果變成"詞類根本就分", 那就不通啦!
比較確定的是, "根本", 与 "很"可以視為副詞, 可以省略-->"詞類就難分".
但是"就", 又是一個很難分類的詞啊!
"就"是副詞嗎? 可是它又不像一般修飾動詞的詞語一樣有一個固定的意思!
"就"與"才"是我覺得很難教的兩個字. 我覺得他們沒有本身內在的意思, 它們的意思是隨context而變的.
好,現在我把"詞類就很難分"這個句子分析為
"Subject(詞類)+Adv.(根本)+?Adv.(就)+Adv.(很)+Predicate(難分)".
現在把語法層次較低的Adv.都去掉, 剩下"詞類難分"這個主語+謂語的結構. 那麼現在謂語可以說是一個"形容詞", 因為是修飾"詞類"這個名詞.
但是語言學家不同意一個句子會沒有動詞, 因此把"難分"這種謂語稱為: "狀態不及物動詞"(stative intransitive verb).
因此這個句子裡面,"難分"變成了"狀態不及物動詞", 這樣雖然解決了沒有動詞的問題, 但是, "難分" 根本不是一個詞啊!!
我們不能說"*他們正在難分"."*我今天難分了"."難分",根本不能算是一個句子裡面的完整單位嘛!!
所以照這樣分析句子的句法, 必定漏洞百出.

好, 那麼現在再試著套用Chomsky的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來分析:"詞類i 根本就很難分ti ."只是'表層結構'(S-structure)而已.
深層結構(D-structure)應該是: "e根本就很難分詞類."
這樣,嗯, 的確是使句子明朗了一些. "詞類"變成了patient,"e"才是agent.
所以"分"是一個raising verb?
的確, 在某些情況下, "分"可以是一個raising verb.
只有internal argument 的unaccusative verb.
ex. 現實與幻想"分"不清了.

可是, 通常還是會說: "我分不清現實與幻想."這樣, "分"就是一般的transitive verb, with 2 arguments.
一個動詞可以有的時候是raising verb, 有的時候是一般的verb嗎??


今天教中文的時候, 還教到一個字: 趁.
ex. 趁現在年輕, 多學一點東西.
學生們似乎很難掌握"趁"的用法. 他們也不知道如何區分"趁機會"和"利用機會"的差別.
所以我就先告訴他們, "趁"不是動詞.
沒想到課本上竟然寫: "趁"是動詞!!
害我當場傻眼. 好吧, 既然用句法解釋行不通, 那就只好用語義來解釋了.我說: "趁機會"帶有:"那個機會很難得, 時間很短"的意思. 而"利用機會"就只是"用"的意思. 就這樣先交代過去.
後來騎機車回家的路上,我都一直在想"趁"到底算不算動詞呢???
想得太出神, 所以一直走錯路. 繞了半天才回到我的小窩.
一回來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腦查中研院的語料庫. 結果, 語料庫上面顯示: "趁"是介繫詞 !
對啊! 我一直覺得"趁"應該是像介係詞一樣, 因為它都是接時間短語.
ex. 要買趁現在 ; 趁他不注意的時候...
但是, 要是說它是介係詞, 那又有點....太弱了. 英文裡的介係詞都是像in, on, at, of那樣, 語義很薄弱的功能詞. 雖然它們真要說的話也有語義, 可是跟"趁"比起來, 它們的語義的確單薄許多.
要是我做語義分析的話,
我會說: "趁X,Y" (ex. 趁年輕, 多去一些地方看看.)
= X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
這個難得的機會來的時候, 可以做Y這件事情.
如果不在X的時候做Y, 以後可能就沒有機會了.
就算以後還有機會做Y, 也不會比在X的時候做更好.

可見,"趁"的語義很豐富呢! 光是一個字就可以講這麼多.
它是一個介詞? 還是一個動詞?
它的內在語義成分好像比介詞強, 但是又比動詞弱.

總之, 接觸多一點語言學概念之後, 才發現越來越多的問題. 這應該是好現象, 表示我還可以再玩久一點, 還不會膩.

Wednesday, December 28, 2005

Papillion




我印下了一隻蝶,

現在牠在我的房間裡飛舞.

那個女孩

突然想起在西藏遇到的一個旅伴, 她是個可愛單純的女生, 跟我差不多大, 亮亮的眼睛像個孩子. 她是四川人, 不過她護專畢業之後要在西藏的醫院工作. 她與英國的男朋友雖然語言不是很通, 但是她們兩人的互相體貼讓我一直好羨慕. 她的直率, 堅強, 體貼, 是我一直記得的. 跟她比起來自己真是太幼稚又太懦弱了.
那個女孩, 不知道過得還好嗎?
是不是仍然過著學期中拼命打工存錢, 暑假克難自助旅行的日子呢?

做人

今天教外國學生分辨"做"與"作".
中間提到一個詞:做人--好難解釋啊!
如何"做人"--我覺得是中國文化的核心.
怎麼樣才叫:"做人做得成功","他很會做人".
如果是你們,會怎麼解釋呢???

Saturday, December 24, 2005

聖誕怪獸

















     聖誕怪獸來了!

Friday, December 23, 2005

到蘭嶼工作



明秀學姊寄來了充滿夢想的信:

親愛的朋友們,
先前在蘭嶼工作的協會,現在缺人 .
徵召勇士前往蘭嶼這個有著清澈海洋,陽光大月亮大風大雨也大的小島
上班過生活.
這協會主要是做老人社會福利的組織,規模大概是正職工作人員三名 
,成員皆是當地人. 成立四.五年,正在長大成形中.大家的社工專業都是在實戰經驗中慢慢累積而來,如果你有部落社工經驗,非營利組織工作經驗,那更能互通有無,相得益彰.
工作的對象主要是老人家,義工媽媽,補助協會的公部門,還有協會內部行政事務.
目前有一個較大的案子是協會的總站兼老人聚會所的募資與興建.
我覺得工作上的挑戰是如何在慣於受補助的社區中找到一個健康的大家願意主動給予的心態.生活中新鮮的空氣,清澈的海水,毫不留情的風,水芋田,潮汐,則是每天不會短缺的小島生活禮物.
想要的話 在12/25號前,把履歷傳真過去,請參考協會網站徵人資訊: http://www.kokai.org.tw/apply.doc
也可以直接打電話詢問 089-731641 張淑美小姐
去吧!我會非常羨慕你的

雖然知道12月25日有點趕,po在這兒可能也沒有實際的幫助,但總是一條充滿夢想的道路.也許哪天有人會想要去走走.

呆滯

鑰匙掉了,
它又回來.
隱形眼鏡掉了,
懶得找.

沒有意識地吃飯
沒有意識地看書
沒有意識地睡覺
沒有意識地上課
沒有意識地報告

今天
日子從呆滯的眼前飛過
看到了什麼
什麼也沒有

Sunday, December 18, 2005

Moon Light

The cold eye I thought yesterday,
Turned out to be sweet smile of the moon
The warmth of the tender moon
The whisper of the tender moon
Helps me sleep
Helps me go to sleep

Saturday, December 17, 2005

A Fear of FAT


Why are people so cruel to fat people ??    
                               
There's no simpathy in this picture!  
                                                                                                                                                
Where does this Fear of Fat come from ??                                                    
                                                                                    
Think About It.

Monday, December 12, 2005

思想

雖然我們有高遠的理想
雖然我們不停勉勵自己
要將眼界拉高
要將層次提升
想的, 問的必須是大問題
但是所有事情都還是得從基本做起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起來這麼愚笨的原因.
在作愚笨的事情同時, 當然會懷疑, 我的能耐是不是就僅止於此?
是不是自以為在思考什麼了不得的? 不得了的?
其實根本由裡到外都是愚笨的...

至此, 除了將思想當作信仰之外, 別無他法.
就像新教徒, 為了證明自己是上帝的選民而焦慮不安,
拼命思考的人也, 為了證明自己是'他們的上帝'(思考本身)的選民而惶惶終日.

信仰可以有非常多種表現型,
就像語言, 或像文化.
人必須要有一個什麼信念, 可相信的東西, 才能夠活下去.
這個信念的根源....
就像生命的根源一樣是不可解的,
像黑洞一般吸引人們深深為之著迷的美麗困惑.

Saturday, December 10, 2005

走出悲情

今天加入了可愛的新連結: 活力少女Jozy的blog !
看她的相簿會讓我心情好~

Wednesday, December 07, 2005

出神

今天我在圖書館看書看到恍神... 想起身來走走.
於是走到圖書館後頭的書架區晃晃.第一次走到那一區, 看著書架的書覺得滿新鮮的.
突然看到一個門上貼了一張圖, 是手繪的煙斗標幟!
我那時真的神智不清, 很想睡覺, 所以看到煙斗就心想: 輔大真是開放的地方啊! 圖書館裡面還設有吸煙區, 真不錯! 然後順手推開門看看...

結果映入眼簾的就是小便斗.

嗯..... 我覺得我真的已經脫離這個世界太久了...好像很多社會常識對我已經不是常識.....
我竟然看得到符號卻看不到它在社會常規下的意義...

Tuesday, December 06, 2005

地方感與西方醫療空間在中國的確立--引文

http://www.google.com/search?q=cache:JWxKGNsPXioJ:www.ihp.sinica.edu.tw/~medicine/conference/19th/yiang.PDF+%E4%B8%AD%E5%9C%8B%E9%86%AB%E5%AD%B8+%E7%98%8B%E7%99%B2&hl=zh-TW

連結是篇好文
從歷史的觀點講十九世紀末的中國社會如何接納西方傳入的醫療體系, 西方醫療空間如何在中國確立?
第三節以後, 特別以瘋癲疾病為例, 找出很多傳統中國家庭如何處置"瘋人"的史料. 以及西方醫學如何介入.

這正是我感興趣的部分.
長久以來, 我一直認為現代台灣社會的精神醫學完全是西方的移植. 奇怪的是當初移植進來的時候到底為何能夠取代當地本有的傳統概念? 還是傳統上根本就沒有什麼瘋癲作為精神疾病的概念, 一切都是一套建構起來的知識系統而已!?

中文裡面對於"精神異常狀態"的描述辭彙非常少. 我所能想到的就只有"瘋","癲","狂","痴"...等等. 現代的精神醫學所採用的病名全都是翻譯名詞. 什麼幽閉空間恐懼症; 邊緣性違常人格; 解離人格; 多重人格;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各種你想得到或想不到的病名...

高中的時候我聽到那些希奇古怪的疾病還覺得很屌, 很想趕快學會幾個專有名詞好罵人....真是有夠白痴. 其實沒什麼好屌的. 都只是西方醫學的移植而已. 台灣的心理醫生學那套學得半死, 再把它加諸於病人身上. 我們社會大眾也透過傳媒, 透過學校教育, 透過醫療體系不斷在宣傳, 確立這套系統的權威性.


我們常常聽到:"憂鬱症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普及了!"
現代的文明病:"憂鬱症","躁鬱症"...
是嗎?
或許是"精神醫學的權力越來越根深蒂固地確立在台灣現代社會中了"吧!?

但在此同時, 我們也不能忽略, 患病的"病人"本身的確深刻地感受到那種心理疾病的痛苦. 對他們來說, 那病症是如此真實, 不僅真實地體現在他們的身體上, 也在心靈上.同時他們的身體與心靈也不斷地印證, 加強這套精神醫學的論述.

這是否就像Geertz所說的model for與model of 的雙向建構呢?
我相信我們其實可以作一種關於"精神病患"的人類學!
但是這些個瘋狂的idea一直沒有膽量跟前輩討論.
現在我站在人類學的外邊, 沒想到反倒對它有更多期許... 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啊!

現在要想的是語言學要怎麼樣與它沾上一點兒邊呢??
????????????

Friday, December 02, 2005

公共?

搬到外面住以後, 自己擁有的生活資源變得非常少.
很多東西變得不是垂手可得的.
電視, 冰箱, 沙發, 床, 鏡子, 放鬆感....都變成稀有的奢侈品.
所以很自然地, 就會開始入侵公共空間.
不是很明顯的, 而是很細微的, 不會引起注意的入侵.
我對入侵的定義是, 利用公共的東西達成私人慾望或需要的滿足.

我要談的是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的連續性,
以及那個界線的模糊與曖昧...
例如在圖書館的沙發上睡覺, 用圖書館的電腦看電子信箱, 在系館電梯裡的鏡子前面梳頭整理衣著, 在圖書館馬桶上大號, 在無人的教室裡念書, 在餐廳看電視, 趴在教室門外的圍牆看風景, 躺在樹幹上抽煙等等...甚至, 有時候會看到人們運動後在體育館裡洗澡; 晚上在黑暗的校園裡與情人愛撫; 期末考前在圖書館或系館過夜, 還有台大那個奇特的杜鵑花表白儀式: 用杜鵑花在綠色草地上排列喜歡的人的名字....

公共空間是相對於私人空間而界定的吧?
然而當私人空間不足, 或者只要是當時情形許可的條件下, 人們很容易就可以把公共空間轉化為私人空間.
空間是流動的, 是隨著當時的脈絡來定義.

就好像這個網誌, 當沒有人看的時候, 是我自己的私人空間. 不過若是偶爾有觀眾的時候, 就可以作為一個開放討論的公共空間.

因此我聯想到, 政大那些反對塗鴉的學生, 他們是不是也把公共空間當作私人空間來愛護, 所以才會有"被侵犯"的怒吼!?
其實看得出來他們在論證自己的主張時, 也常常會有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混淆的情形出現.
e.g."噴漆就像有人把你的臉畫成大花臉, 再叫你自己去洗一樣!"

我想也許, 公共, 是一個倫理學式的界線--或稱 "道德標準".
沒有最低的設限,就沒辦法維持社會生活.
這也是法律之所以必要的原因.

但是只要是"人"界定的東西, 就應該是流動的, 是可以隨著不同的脈絡改變的!

西方學術界已經在反省他們自從文藝復興以來長久僵硬的"獨立個體"-這種人觀.
中國傳統文化中, "人"本來擁有極大的彈性, "人"也是可以隨機應變的.
但是近代列強入侵, 中國的民族自信心粉碎, 在自卑之餘, 將歐美的一切科技, 文化, 制度, 價值觀等都視為先進的; 相較之下舊的中國文化就全是腐敗的, 落後的!
這種現代主義式的"追求卓越", 至今還主導著整個台灣的主流社會.

冒險生活

大約二十一歲左右, 我開始有了"勤工儉學"的念頭.

陳之藩等... 那些民國初年的留學生們, 雖然有時候他們背負的民族使命和經世濟民的實用主義思想使他們看起來有點蠢, 但其精神是滿偉大的!

所以從西藏回來以後, 我發下豪語:"下一次的出國旅行一定要用自己存的錢!"
........所以從那時起, 一直到現在, 快兩年了, 都沒有長途旅行過....

其實重點不在踏出國門, 不在於跑多遠, 也不在於看到多麼"奇異"的東西.
唸人類學出來的, 應該看清異國情調只不過是一種想像, 這種想像多半建基於殖民式的權力關係. 不是殖民者對被殖民者的"未開化"建構; 就是被殖民者對殖民者的文明想像.

有人問我: "你的冒險生活到二十一歲就結束了?"
我說: "不, 以後一定還會再展開的!"

雖然這麼相信著, 可是最近整個人似乎有點槁木死灰了...

我想讓自己活起來.
因此需要一個

毀滅一切之後的重生 .

Thursday, December 01, 2005

老了















猜猜這位阿婆是誰?

cohabitation

我要跟我的貓同居
住在二坪大的衣櫃裡
我要跟我的貓同居
只要沒人打擾一切都好
生活為什麼這麼疲累
所寫的文字也失去生氣
到底什麼是重要的問題?
這本身算不算重要的問題?
我所作的一切究竟是循著方向還是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