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F7894.JPG (image) [DSCF7894.JPG]

Sunday, April 30, 2006

J & K

二次大戰德軍投降後, 美國大兵開著坦克入德國邊境鎮壓.
在邊境附近, 某個民宅的衣櫃裡, 美國兵發現一對襁褓中的猶太兄妹. 他們的爸媽已經被送進集中營, 下落不明.
John, 那個最先發現嬰兒的善良軍人, 把這對嬰兒交給軍方, 他輕輕對他們說:"沒事了, 國家會好好照顧你們的."
嬰兒被命名為J&K. 哥哥是Joseph, 妹妹是Katherine.

他們在軍方的緊急收容所中待了三個禮拜, 吃著近乎酸臭的奶水, 但那已經是救難所能提供最好的食物了.

後來經由某種黑市交易, J&K被轉交到美國政府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單位的手中. 他們正需要像J&K這樣的孤兒, 提供他們做兒童語言發展的案例研究.

J&K被送到一座人工的龐大溫室中.
在裡面, 研究人員建造了一座人工叢林, 四周圍著鏡面的強化玻璃, 並造了一條寬廣的人工運河把叢林包圍住, 運河透過玻璃反射看起來更加寬廣, 就像大海一般. 因此, 從裡面看來, J&K就像活在一座孤獨的熱帶叢林島上.

J&K很快就學會在特製的人工奶樹乳房下吸吮研究單位提供的人工奶水,
奶樹是一棵巨大的 懸掛著無數乳房的樹. 樹上的乳房有特殊的奶嘴, 只要嬰兒的嘴一吸吮, 奶汁便源源不絕的流出來.

這個研究的目的是要觀察完全被社會隔絕的兩個人類, 會發展出什麼樣的語言. 在森林的每一棵樹幹中, 都藏有監聽器, 他們的每一段語音, 都會被參與計畫的研究生如實記錄下來, 任何一段哭鬧, 任何一段呻吟, 都不會漏掉.

從他們十個月大左右, 他們漸漸能用嗚咽聲,嚎叫聲溝通.

發展到一年左右, 他們的語音結構出現子音.

到了一年五個月, 他們已漸漸發展出一種特有的語言模式. 他們開始為島上的各種東西命名. 樹叫做"iki", "花是"uana",草是"sisu",鳥是"gooki", 月亮是"omu"....他們的語言命名方式大致上符合語言自然論, 是一種對大自然萬物的模仿.

一年十個月, 他們的語言大致完備, 包括了母音"a,i,u,e,o";子音 "p,m,t,n,l,s,g,k,h". 句法大致遵守"SVO"的原則. 構詞以簡單名詞, 簡單動詞和複合詞為主. 他們的動詞沒有時態變化, 但進行貌會輔助以手語--將手平持,做出前進的樣子;完成貌也會輔以一個手勢: 將大拇指和食指做成一個圈, 在空中劃一個小圓.

二歲大左右, 他們已學會爬行和顛簸地走路.

平常他們的互動其實很少需要語言, 雖然室溫永遠控制在25'C左右, 但他們仍喜歡抱在一起取暖. 因此兩人的互動往往只經由身體動作來溝通, 只有在森林中覓食的時候不得已才會大聲喊叫.

三歲大開始, K很喜歡把東西放入嘴巴裡.
有時她喜歡含著樹上摘下的長豆莢, 或是自己的手指, 有時她含著J的大拇指, J也含著K的大拇指.

四歲大左右, J和K很喜歡互相嗅著彼此屁股的味道. J常常抓抓自己的陰部然後把手湊到K的鼻子前. K也常常把自己放的屁抓住送到J的鼻子前.

五歲大左右, K喜歡含著J的下體玩遊戲, J也喜歡一邊抓著K的頭髮一邊玩遊戲.

J&K長到六歲大左右, 美國政府換了執政黨, 新的執政黨揭發了這個慘無人道的人體實驗, 並立即將J&K解救出來. 當新執政黨的研究人員衝進這人工實驗室時, J正在與K玩著假性交的小遊戲, 看得研究人員遮著眼睛直搖頭.

被解救出來後, J被送到舊金山的孤兒院, K被送到紐約州的孤兒院. 兩人從此再也沒見過面.

J&K各自學習了美國西岸與東岸的英語. 雖然他們一開始的語言發展有些遲緩, 但因為語言習得的關鍵期還沒過, 因此後來他們的英語也講得跟一般人幾乎一樣好.

J&K漸漸遺忘了小時候的事, 只是偶爾, 他們望著月亮, 會不自覺地吐出"omu"這樣的語音...

Thursday, April 27, 2006

半成品




舒帆和索非寫了一些歌
5/6晚上要在廢墟發表
原音吉他 自彈自唱
歡迎大家來喝個小酒 捧個場

Tuesday, April 25, 2006

Nuits de la pleine lune



























Eric Rohmer (1984)

侯麥的電影, 果真像電影社發的講義所說的那樣, 平實, 細膩, 沒有色腥煽.
Nuits de la pleine lune這部電影, 中文翻譯為"圓月映花都"或"月滿巴黎".
是侯麥六部"喜劇與寓言"系列中的一部, 與他的"六個道德故事","四季的故事"一樣, 皆是自成一系列的作品.

這部電影描述一個渴望自由但同時又不甘寂寞, 享受愛情的美麗少女,(註1)自得其樂地遊走於男友和情人之間. 但最後的結局是男友選擇了安定的歸宿而拋棄了她. 以女主角的立場來說, 這也是可預見的結局, 沒什麼好抱怨的. 她仍可繼續遊戲於短暫的戀情間, 如果她自己不願定下.

影評人說: "想享受自由, 又想綑住對方, 世事哪有如此美妙?"
不過我想導演並沒有道德譴責的意思, 他只是平實地記述一個故事, 以看似平淡的手法呈現愛情中的羈絆, 信任危機, 共犯關係, 誘惑, 懷疑, 激情, 無奈.....並以大自然的圓月呼應人世間的愛恨無常.

侯麥的故事沒有什麼激烈的高潮, 沒有什麼炫麗的運鏡或剪接技巧, 就像一杯甘甜的茶水, 讓人順口喝下, 一切片段在回憶中慢慢地甦醒回味.

每個寓言中都有一個神秘的角色, 冷不防地道出故事的關鍵.
咖啡店裡的插畫家或許就是導演安排的那樣一個角色.
他說:"在滿月的夜裡, 人人都無法入睡."
這一句神秘的話語, 伴隨著烏雲籠罩, 又復重現的滿月影像, 將片子的底蘊提升到自然與人類的呼應關係, 超出了社會道德的約束.

但誰知道呢?
反正都是影評家在互相比較符號詮釋的功力.

直覺來說我並不是很喜歡這部片子.
可能是因為整部片子裡貫串了女主角高亢如雲雀般的聲音, 是很悅耳沒錯, 但太像假音, 比我平常說話的聲音大概高了八度.
所以很不習慣.
但比起岩井俊二在"夢旅人"裡用的女主角, Pascale的聲音可算是悅耳千倍了.

註1, 女主角Pascale Ogier在拍完本片後便不幸辭世,芳齡24.

Saturday, April 22, 2006

無味的文字

說什麼都沒用

在喜歡的人面前, 你就是完全的輸了.

你只能擺擺手裝做什麼都沒發生過

夾著尾巴卑微地過著自以為是的生活

靠著西裝 領帶或名牌洋裝維持最後僅有的尊嚴

但如果哪天晚上你直盯著鏡中的自己

噓! 別問什麼

好好地看!


瞧,

這人多麼卑微

多麼低劣

多麼笨拙

這人怎能恬不知恥地活在這世間?


*** *** *** *** *** *** *** *** *** ***


你所迷戀的對象

那是種癮頭

當它對你有意義時

你覺得世間沒什麼比這更好

當它失去魔力之後

唰地一下

一切就回歸平淡和無聊



不要相信

人們輕易掛在嘴上的那個東西.

Wednesday, April 19, 2006

Caché -- 一部電影的詮釋


Michael Haneke

隱藏攝影機 (Caché )

劇情簡介:
喬治是一個知名的電視談話性節目主持人,她和太太安妮是一對名利雙收、事業有成的夫妻。某日起,他們不斷收到一支支偷拍錄影帶,內容偷拍了他們家的作息和喬治童年時成長的故鄉…等。更駭人的是,之後寄來的錄影帶,還挾帶了一張張割喉、吐血的圖畫,而且一次比一次更恐怖…,這一切越來越明顯是針對喬治個人而來。喬治和安妮在驚心動魄之餘,堅信這應該全係「熟人」所為。喬治甚至懷疑極可能是他的童年舊識…。
(詳全文)

今天在大世紀看了這部好片.

導演Michael Haneke(麥克漢內克)1942年出生於慕尼黑,大學時代在維也納, 主修哲學、心理學、戲劇,1967-1970年在德國電視台工作,1970年開始從事獨立創作及劇本寫作,他也是一位劇場導演,在維也納、柏林、慕尼黑等德國各大城市重要劇場工作。是坎城影展的常勝軍.

Caché一片於2005年十月在法國上映, 獲得了該屆坎城的最佳導演等三項大獎.

對於緊接著在法國發生的歷史事件, 這部片可說是一種預見的先聲.
這也是為何我對導演準確犀利的洞見佩服至極!

除了懸疑弔軌的劇情主線之外, 這部片中更隱隱呈現出隱藏在看似自由, 平等, 博愛, 外加"浪漫"的法國社會表面下, 暗藏著一觸即發的種種問題:

包括族群對立, 對外來移民隱而不顯的歧視, 社會貧富差距, 階級品味的暴力, 資訊爆炸, 傳播媒體只求快速而不能深究的弊病, 疏離冷漠的家庭關係, 虛假的社會交際,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 全球化的文化現象, 法國政府與前殖民地的緊張關係, 警察體制的不可靠和暴力....等等

而以隱藏攝影機貫串全局, 對我而言展現出來的是: 全景敞視主義的全面監控 (panopticon)!

噢! 總之, 整部片子非常地法國, 非常的布赫迪厄, 非常的傅柯! 哈!

還記得去年十月底發生的法國南部暴亂事件嗎?
我在去年的十一月九日注意過這則新聞, 以自己的泛泛的拙見寫了短文.

  巴黎騷亂源于10月27日晚發生在巴黎郊區克利希蘇布瓦市的一次意外事故,2名少年為逃避警察追捕誤入一處變電站觸電身亡,數百名當地青年因此以焚燒汽車等方式發洩憤怒。更加激烈的暴力事件由克利希蘇布瓦市迅速擴展到其他市鎮及周邊3省,之後在全國蔓延。

  為平息騷亂,法國25個省的39個市鎮或地區從11月8日夜開始實施宵禁。法國警方11月17日宣布,騷亂已趨于平息。據警方統計,騷亂發生以來,各地已有9071輛汽車被毀,數十棟建築遭到破壞。
(新浪網新聞)

  另一項統計數字顯示,至11月13日止, 已有八千多輛車遭焚毀,數十所學校、健身中心、老人院、圖書館、商店與公司遭縱火,共兩千五百零三人被捕。
(大紀元新聞)

  今年四月初在巴黎地區又爆發了法國青年抗議CPE(首次就業合約法案)而上街示威遊行的事件, 雖然是不同的起因, 但在世界另一端的我們已經隱隱感到法國內部的騷動不安.
本片導演始終利用畫面來說話.
可以說這部片的畫面告訴我們的遠比人物的對白更多,更豐富.
其一, 他在片中嵌入一些隱隱與全球時代背景相關的電視新聞畫面,關於阿爾吉利亞移民;關於以色列地區的戰爭;關於義大利選舉;關於印度...
這種嵌入新聞反映時事的手法似乎在最近幾年的電影中十分流行.
諸如: 科倫拜校園事件, 華氏911, 大象, 羅伯超high等... (雖然前兩部是michael moore的紀錄片, 不算隱藏式的嵌入)
其二, 隱藏攝影機本身, 就是一種記錄畫片.
其三, 片中始終不知名的神秘人物寄來的訊息也都是圖畫和影像, 沒有文字.
其四, 身為談話節目主持人的男主角George本身也一直不斷製造, 剪接, 並出現在電視畫面中.
其五, George和Anne的兒子, Pierro, 他在片中的對白不多, 我們只能從他房間的佈置,例如Eminem的大張海報,電視遊樂器等等... 推測他的個性和喜好.
其六, Pierro之所以會懷疑Anne有外遇, 也僅是以一個位在鏡頭深處的年輕人的一個眼神解釋了一切.
其七, 當然更包括了那個讓全場驚駭的自殺畫面
其八, 街上的電影院看板有"放牛班的春天","壞教慾"等片, 顯示了那是2004年的巴黎街頭.
其九, 被收養的長工兒子Magid被送走的畫面, 是個冷酷靜止的長鏡頭.
其十, 片尾學校門口的畫面, 我將它詮釋為對於"教育"的冷靜諷刺.
應該還有更多不勝枚舉的畫面, 是我看一次沒辦法全部掌握到的. 不過諸如此類都是無聲的線索, 帶給觀眾偵探般的刺激和驚喜.
影像, 是一種電影的語言.
或許, 電影語言才是當代最具力量的表達方式.
思想, 情感, 真實....
還有更多言語所未能及的層面, 都可以用電影手法來表達.
主要就是因為,
電影,
以畫面加上時間的動線, 以及音樂, 對白...等元素
將"某種觀點下的真實"直接呈現在人們眼前
它所能喚起的
不只是感動
還有反思
還有美
還有詮釋
最重要的是--行動 !
阿!
電影!
多麼偉大!

Tuesday, April 18, 2006

廢渣論

我突然有個想法


如果我提出以下這些論點, 能成立嗎?



1. 為什麼社會是不平等的?

因為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

先扣掉社會(後天的)因素不說

從生物的觀點來看

有的人生來就有身體上的殘缺

即使是外表完好

也會有基因的分別

各種不同的基因注定了一個人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

天資聰穎不聰穎

即使我們浪漫地相信

每個人的潛能都是一樣的

沒有天資高下的分別

但社會環境, 包括:

階級

審美標準

文化價值

這些因素考慮進來更會拉大不平等的差距

人是不可能完全平等的

"人生而平等" 只不過是啟蒙時代的浪漫建構而已

或者我這麼說比較好:

每個人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

有的人喜歡思考

有的人不喜歡

有的人喜歡運動

有的人不喜歡

有的人對聲音敏銳

有的人是音痴

有的人對顏色敏感

有的人是色盲

奇怪的是

2. 是什麼決定高下 ?

3. 為什麼在所有人類社會中都會有價值體系來決定人的高下?

那價值體系決定了

你的天賦是否被認同

你的長相是"美"是"醜"

你的個性是否受歡迎

你的喜好是否合乎主流

你的興趣是否被社會認可



4. 如果我們採用相對論的觀點

那麼就沒有所謂進步與不進步

更理想或不理想

社會運動也失去了立基點

我把社會運動定義為

"為了追求更理想的社會而在真實生活中做的實踐行動"

社會運動如果是要追求"理想的社會"

以每個人的平等為目標

剛剛論證過了

完全的平等是不可能的

但我要繼續活在貧富差異如此之大

資源分配 (無論經濟資源或象徵資本) 如此不平均的社會嗎?

才不要

因為活在這樣的社會很不爽快

5. 假如社會運動的立基點改變成:

以追求每個人都能愉快地活著為目的?



情緒是可以受到神經傳導物質影響的

愉快只不過是一種血清素和多巴胺的作用而已

如果要每個人都愉快的活著

最簡便的辦法就是趕快發明安全又有效的藥物

每人每天注射 2 c.c

大家笑哈哈

這種社會是理想社會嗎?

總覺得還是哪裡怪怪的

所以追求理想社會

需要

更高的原則

不只是平等

不只是快樂



6. 其實

沒有一個理論

或一個原則

可以告訴你

理想社會應該是什麼樣子

應該照著哪條定律走














所以我喜歡道家

















無為











絕聖棄智













道可道 非常道
















當個廢渣




















或許是對人間最無害的生活方式






















不過請記得


















我只是說"如果".

Saturday, April 15, 2006

"一塊"木頭




老王和老古在森林裡發現一塊被雷劈斷的杉木
杉木斜躺在路中央
主幹邊緣被削下了一塊
要掉不掉地在半空中懸盪

老王: 你看這木頭像什麼?
老古: 我看.....像塊大蕃薯.
老王: 我看倒像一隻老母雞!

老古: 那樹幹像是一隻老母雞,
  但我說的是垂吊的那塊, 你不覺得那像塊大蕃薯嗎?


老王: 嘿! 老弟! 聽著!
(語調充滿威嚇.)
   不管那是什麼, 總之你承認那是一塊"木頭"吧!

老古(看著吊掛著的那一塊): 是, 那的確是塊"木頭".

老王:  如果你不同意那是一塊, "一塊" 的話,
你知道森林裡的啄木鳥, 他們的算術不好, 不能計算太大的數字.
你若不承認那是一塊, "一塊" 的話, 啄木鳥會很傷腦筋的!
要是你讓啄木鳥傷腦筋的話, 他們可能會偏頭痛! 他們會混亂, 會抓狂! 會飛下來啄瞎你的眼睛!
好老弟, 我不是跟你開玩笑. 森林裡的啄木鳥, 很厲害的!
懂嗎?

(老古乖乖地點了點頭)

老王: 好老弟,我就知道你夠聰明.
   現在跟著我說: 這是一塊, "一塊"木頭!

老古跟著默念了一遍: 這是一塊, "一塊"木頭!

老王(輕輕拍了拍老古的肩): 好兄弟. 現在啄木鳥不會患偏頭痛了.
而你知道我們確認了它是一塊, "一塊"木頭之後, 我們可以做什麼嗎?

老古(以天真又帶有點痴呆的表情看著老王): 做什麼?

老王: 我們可以拿去市集賣很多很多的錢!

老古: 賣很多很多的錢.

老王: 對了, 好老弟.
是很多很多很多! 比你所想得到的還要多千百倍的錢啊!

老古(彷彿頓悟般地拍了個響頭): 是了, 老哥!
   這是一塊, "一塊" 木頭!

(老王和老李彷彿得到真理救贖般, 激動地擁抱,
在激動的擁抱之中他們把懸盪的那段樹枝給擠掉了)

那斷枝隨著森林裡的大雨沖刷, 掉進溪裡.
在湍急的溪裡載浮載沉, 流到大河裡.
最後又從河裡漂到大海裡.

漂啊漂 漂啊漂的.

GOOD TASTE

王大閎建築之旅作品簡介:■建國南路自宅(1953) 建國南路自宅是王大閎在虹廬之前最具代表性的住宅作品,那簡單的一層樓方形量體,內部用牆切割出幾個不同屬性的空間,我們在復原模型上讀到建築師在密斯建築語言的架構上詮釋「東方」的意圖,月形窗、清水磚牆粉白、細長比例的落地窗與庭園鵝卵石,外加高大的戶外圍牆,我們除讀到密斯語言的轉化外,也領會到50代的台灣,作為貴族式、「前衛」知識份子的王大閎不得不構築一座高牆來抵禦外面的「蠻荒」,因此王大閎的「禁欲」是一種品味,並無關乎社會。

讀了這一段文字有感:

品味是一種危險的東西

品味

或許已經成為當代的貨幣



但是請不要期望在這裡得到什麼系統性的知識

有興趣的話去讀布赫迪厄吧


批判品味需要更宏大同時又更細膩的表現方式

Thursday, April 13, 2006

文憑社會

你修了婦女與性別學程
他們給你結業證明書
你通過了教師資格考
他們發給你教師執照
你學音樂學了十八年
他們頒發給你一張音樂家的證書
你一生只為繪畫而活
他們承認你擁有畫家的證書
你的詩拿到了教育部文藝獎首獎
他們給你一張詩人證書





小李 從工廠的屋頂瞭望
被鐵皮屋環繞如眾星拱月
像高貴的千金小姐般無知又傲慢的台北市
他有感而發地喟嘆

"啊!台北!"

他的感嘆將被機械的規律聲響淹沒
一切歸於平凡的喧鬧與寂靜

時尚名媛張麗麗
在酒會上對記者朋友述說
某一日從101的觀景台眺望夜景
她不禁讚嘆

"啊!台北!"

記者朋友爭相報導
名媛具有詩人的感性氣質
名媛具有哈佛牛津雙學位
名媛哪一晚與知名歌手出現在飯店樓下
一前一後的進入仍被狗仔隊認出

她得到了時尚天后證書
他得到了把馬子天王證書

躁動

媽媽!

妳就是不懂  媽媽

妳的雙手像盤根

不論多遠都試圖將我攫住

妳還是不懂  媽媽

安定等同無聊

若我能完成對妳的教育

我便可成為

真正的大教育家

Wednesday, April 12, 2006

mixing sounds By Yourself

今天找到兩個不錯的網站

北歐音樂,設計與生活 -- 這網站我沒細看 只覺得音樂還挺舒服
荷蘭實驗音響詩人Jaap Blonk --這個厲害 他把國際音標都唱出來了

意外的發現, 把這兩個網站的音樂同時播放 效果不錯!

附註, 與那詩人同一個網站, 搜尋Author A-Z, 可以發現各國當代詩人的聲音檔.
也就是可以聽到伊朗, 波斯, 阿拉伯, 德國, 荷蘭, 捷克, 葡, 西, 威爾斯, 斯洛伐克等....各種語言的詩作!

enjoy it!

四百拳




今天看楚浮的名作四百擊
雖然看 但不能加上動作完成貌的語助詞"了"

如果那該死的視聽中心工讀生沒有
開著電腦一邊用MSN聊天 一邊對著 尋尋覓覓好不容易找到位於全校最黑暗的角落的視聽中心的我說:

"借片子需要索書號啊!"

如果她沒說這句的話, 一切都會很好.


"在這裡查不行嗎?"
"我們這邊的電腦不開放讓學生查詢喔"
(MSN傳來訊息的聲音: Re Sol La!)


於是我一邊唸唸有詞地
蹬著一不小心就會拐到腳的高跟涼鞋啪搭啪搭地走到對面五樓的系辦去查索書號
再唸唸有詞地蹬著高跟涼鞋啪搭啪搭地走回視聽中心

"A70xxxxx xxxb xxxx"
報完索書號之後
她還差點找不到
害我又等了五分鐘


終於在黑暗得像K書中心的小房間裡如願以償看到電影了
老舊錄影帶的畫質
簡直有八厘米實驗電影的感覺













最後十分鐘
安端被送進少年感化院之後
被輔導長一對一的訓問
安端終於侃侃道出他的生長過程與一切的一切
安端的媽媽來到感化院看他
卻報以要將他送進軍校的殘酷消息
電影即將進入高潮




























但視聽中心要關了
一秒鐘都不願再等













最精采的十分鐘
我在慌忙之下不得不用快轉瀏覽過
只見最後一幕
安端跑跑跑跑
穿過森林
越過馬路
來到一望無際的海邊



三個法文字母FIN
映在安端洋溢著悲劇神采 似乎瞬間成熟了十歲以上的臉上







碼的死工讀生
我還不知道為什麼這部片叫做四百擊
我只知道我想給她四百拳!

Tuesday, April 11, 2006

Jay Walking







上了標題以後我才想到

應該用周杰輪的照片才對

不過算了

Monday, April 10, 2006

Psche Unity of Human Mind?

最近對於這種由簡單元素構成的繁複花紋非常有興趣,
看著它們幾乎可以達到某種心靈上的平靜.

其實一直以來我都有個小小的怪癖, 那就是常常目不轉睛地盯著床單, 竹籃子, 窗簾或瓷磚個把兒分鐘, 想試著找出他們的花紋, 從哪裡到哪裡開始重複.
這原理有點像是一種樂曲分析, 語言分析, 或是文化分析.
從哪裡到哪裡, 可以找到共同的結構?


我搜尋到的英文書目把這種繁複遍佈的花紋稱為allover patter,
世界上各種文化中的裝飾藝術都使用了各自特有的圖樣,
這也許可以作為文化研究的一種課題.



Arabic
(from this book: Arabic Allover Patterns by J. Bourgoin )




Tibetan

在印度和西藏的佛教脈落中,
這類圓或方的圖形叫做曼荼羅(Mandala).
簡言之是一種象徵宇宙與人世的圖形.
這類圖形的結構非常繁複,但冥冥之中又帶有規律.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Mandala是能代表人類潛意識的圖像.
mandala basic structure



Celtic




其實中國瓷器的傳統雕花也是一種allover pattern
當然, 完全的整齊劃一, 容易走到一種死寂的境地.
機械式的重複也容易讓人的獨特性被科技所取代
因此
真正迷人的裝飾圖案不是像大量生產的窗簾那樣叫人一下就看透生膩的.
而是加上手工製造者的巧思, 偶爾有小小的不對稱, 或是在看似工整的外表下隱藏著小小的變數.
大概, 那才是人性吧!

Dont believe what you see




常常看到心理學課本, 或網路上的一些有趣圖像.
例如在向下延伸的樓台中往上流的水, 一階一階往下, 但是整體看來卻在同一樓層的樓梯, 由動物漸漸衍伸成人, 由魚漸漸演變為鳥....等令人驚異的不可能的圖像.
今天在圖書館亂逛, 才知道造出這些圖像的畫家叫做M.C.Escher



Maurits Cornelis Escher (1898-1972)
荷蘭人, 左撇子, 生長在工程師父親的家中, 是排行第四的么子.
一生創作了448幅平版畫, 2000多幅大大小小的插畫, 素描.

高中聯考落榜之後, Maurits進入Haarlem的建築與裝飾藝術學院.
但他只唸了一星期就告訴他的父親: "我寧願唸插畫藝術."
他的老師Samuel Jessurun de Mesquita也鼓勵他繼續往插畫(Graphic art)發展.

大學畢業後, Maurits常在義大利旅行, 也在那兒認識了後來的妻子Jetta Umiker. 他們於1924年結婚, 定居羅馬.


(Jetta)

1924-1935這11年間, Maurits 每年在義大利各處旅行. 在旅行途中畫下草圖, 帶回家修改.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他在瑞士勤奮地作畫, 完成了平生將近半數的平面分割圖像(Regular Division Drawings ).

(節譯自M.C. Escher官方網站)



Escher的圖畫展現了相對的觀點與不可能的真實. 非常具有啟發性.
對我而言, 是以一種非語言的方式挑戰了哲學家的邏輯式思考!
我私自戲稱之為..."右腦對左腦的宣戰".

總之是能夠有力地激發想像力的作品!


想看更多作品可以在Google圖片中搜尋M.C. Escher

冬眠

我是
裸身蜷伏的熊
在無止盡冬眠的白晝裡
被春雷驚醒

春雷轟隆隆
轟隆隆隆

震得我棲身的樹幹
劇烈晃動
嘎啦嘎啦直響


但我繼續沉睡

繼續沉睡

我要睡一千年

Saturday, April 08, 2006

一天




大型購物中心
叫賣員一個人也有辦法喋喋不休


他為了尋找合適的桌布
翻遍了貨架

他把五種花色攤開放在地上
來回比較
最後把五種花色放回去

推著手推車
穿梭在不同的商品區之間

五十分鐘後
他的推車裡裝滿了

多利多茲
林鳳贏鮮奶
美日C柳橙汁
蝦味先
三條一百的家了福四角褲
條紋花樣的不織布毛衣櫃
度老爺冰淇淋
菱形小檯燈
延長線
黃色60W省電燈泡
白蘭仕雞精
米色小型垃圾桶
一匙零洗衣粉
頭與肩洗髮精
除濕帶補充包
雄寶貝柔軟精
便條夾
資料分類夾

以及更多小東西



結帳前

他又推著手推車
穿梭於各大購物區之間
把商品一一放回去

最後

他的推車裡只剩下
家了富四角褲


他出了結帳櫃檯
吃著
綜合口味的霜淇淋
一支十五元


在與對面的手扶梯交錯之際

他看到了

無名熱門相簿上排名第一的女生

她的相簿上放了她跟男朋友在汽車旅館床上緊緊相擁的裸照
角度取得很好
沒有走光

他看著那個女生進入購物中心
本人比相簿上更豐腴了一點

前一個晚上
他一個人在房間裡
盯著電腦螢幕
看著剛下載完的A片
想像著那個女生的臉
打手槍


霜淇淋溶化
滴在手上

他張開手掌
用舌頭舔拭

他坐上公車
到西門町附近
兩段票
三十元

頭靠著骯髒的車窗
斜睨著站在對面嘰嘰喳喳講個沒完的高中女生

"昨天林稚齡上藍心梅的節目ㄟ!"
"我也有看我也有看!"
"她說她都用ShiXdo的化妝水!"
"啊? 可是ShiXdo不是聽說好像含有很多酒精?"
"對皮膚不太好齁"
"對啊"
"不過還滿便宜的"
"哪有?一罐多少"
"我不知道, 我沒有自己去買過"
"我都買康世美的開架式的那種"
"對了 最近我買了一支睫毛膏 超好用的"
"哪一牌的? 借我看看!"


那兩個高中女生其中一個身材很好
另一個就真的很普通
他想像著也許等一下司機會突然煞車
那個高中女生會跌倒
然後他就可以起來拉住她的手
讓座給她
順便要個電話

想著想著覺得自己很無聊

他下了車
來到打工的唱片行
在那裡
他要開始六個小時的工作
站在收銀台
與同事有一搭沒一搭的窮哈拉
幫客人查CD

周捷輪的在第三排後面
王立宏的在第四排前面那邊
蔡一林的 你要哪一張?
Kinki Kids的新單曲 應該快了 下個禮拜會到貨
你說節尼斯嗎? 在第一排前面
噢 不是傑尼斯?
Janis Joplin? (這麼久以前的!) 你等等 我幫你查一下
現在沒有貨喔, 很抱歉!


現在在這裡只是暫時的而已
以後我要
出國唸書
也許去學電影
拍一部片
結合寫實手法與實驗觀點
像今天所見到的都可以放入電影中
一部長達六小時的陰鬱之作
表現當代社會的疏離 分割 支配 與焦慮
從一幕幕看似平凡的鏡頭中
展現哲學式的思考

觀眾看不懂沒關係
反正
我也不懂


不過

一切

等到當完兵再說


或者去學戲劇!


不過

還是

等到當完兵再說

Friday, April 07, 2006

Patti Smith (1946-) ,Chicago




很久沒有一張專輯像Patti Smith Horses (1975)
讓我隔了很久沒聽
才能夠重新體會她的偉大
所以
再次向這位搖滾女詩人致敬

節譯自Biography

"Three chord rock merged with the power of the word."
--Patti Smith如此描述她1975年發行的專輯: Horses中的音樂.
她的音樂一向以充滿魔力的獨特風格融合吟誦與歌唱的藝術.
她的風格難以歸類, 無法預測而又充滿激昂的熱情.
自由地遊走於文學與音樂之間.
她是個獨樹一幟的表演者, 永遠對自己的藝術觀點忠實.


lyrics of Horses

Poems:
Early Work: 1970-1979
The Coral Sea

music:
mp3 clips

Thursday, April 06, 2006

續"簡體字稱霸全球?"

Say No to UN's Abolish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in 2008
這裡有個網路連署
按下中間的"Sign the petition", 填寫姓名,居住地等資料即可完成連署.
給繁體中文一點認同吧!

Wednesday, April 05, 2006

翻譯練習: 大麻對神經系統的效用

原文網站

大麻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大麻中主要產生迷幻作用的化學物質--THC會對在大腦神經元多處皆可找到的"大麻酚受器"產生作用. 這些腦神經區塊與記憶(海馬迴),注意力(大腦皮質),感知(大腦皮質的感覺區)和動作(小腦,腦黑質,蒼白球)有關. 當THC觸動"大麻酚受器"時,會干擾這些腦區塊的正常運作.

中低劑量的大麻會導致:

  • 放鬆感
  • 協調能力降低
  • 血壓降低
  • 睡意
  • 注意力不集中
  • 時空感轉變
高劑量的大麻會導致:

  • 幻覺
  • 妄想
  • 記憶受損
  • 方向感迷失
科學家早就知道THC會與腦中的"大麻受器"產生互動, 但並不清楚為何腦中有這樣的受器. 他們認為大腦一定能夠自然產生某種物質來與該受器作用. 西元1992年,科學家找到了答案: 就是anandamide. Anandamide是大腦自己產生的THC(就像腦內啡是大腦自身的嗎啡). 但科學家仍無法確定究竟anandamide在正常的大腦中有什麼功能.

吸食大麻後只要1-10分鐘左右便可產生作用, 並可維持三四小時以上.
實驗顯示THC會影響兩種神經傳導物質: 正腎上腺素與多巴胺. 而血清素與GABA的釋放程度也會改變.

大麻是否會讓人上癮? 仍是爭議性的問題。大麻是否會造成長期心理變異也很有爭議。只有靠未來的研究才能解答這些問題。有趣的是就文獻記錄來看, 並沒有人因為服用過量大麻而致死。不過由於大麻中高劑量的焦油與其他化學物質,吸大麻的結果與抽煙很類似。肺部會接受大量的化學物質,因而增加了肺部疾病的機率,以及日後罹患癌症的機率[註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的神經科學中文資訊可見: "小小神經科學"
我最近覺得這非常有趣!

註1: 想避免焦油對肺的傷害, 但又想品嘗菸草的香味的話, 請改抽煙斗!
Reference: 煙斗客之樂

Monday, April 03, 2006

自愚不愚人

我太愚笨
不懂法規與政治
不懂科技與機械
不懂自然與生物
不懂歷史與文化
不懂語言與論證

只有莫名又熱情地 對於理想和美好事物的愛好
所以一切顯得太天真而懵懂

難怪他們最後總會氣得說
妳什麼都不懂

不過只有我愚笨而已
我的朋友們各個都是深藏不露的精英呢
so i rely on them, wholeheartedly.

Sunday, April 02, 2006

簡體字稱霸全球!?

聯合國中文將一律用簡體

著名語言學家、現已百歲高齡的周有光先生說:“現在聯合國正在準備,所有的中文文件都會用簡化字。因為用兩種字體是沒有必要的。如果用了簡化字,這就證明簡化的方向是對的,是得到全世界多數人同意的。同時,我們國家在國際上的影響越來越大,世界各國學中文的人逐步增多,在這種情況下,簡化字慢慢會變成中文唯一的標準。”

語言學家說這種話, 表示他是個政客, 而不是語言學家!

聯合國會使用簡化字作唯一的標準字體, 表示中國在國際上的政治經濟勢力的確很強大. 但這並不是科學的證據, "証明簡化的方向是對的 ".

簡言之, 文字改革是當年文化大革命中的一環, 中國政府如果真願意反省文化大革命, 那麼連他們的"文字改革"也應該好好反省.


傳統的繁體字在保存中國文化上的優勢很多學者都論證過了, 暫不贅敘.
(如黃沛榮: 從文化傳承的立場論大陸簡化字,華文世界,68期,頁11-15。)

當然在這邊說這些只不過是膛臂擋車, 改變不了什麼.
不過簡體字通用於全球華語教學市場, 可以說是文化霸權的一種符號性展示!

Saturday, April 01, 2006

白領階級



I eat but I'm never full
I make love like a routine
I work for money
I go to gym
3 days a week
'Cause big belly is not wellcome

正統的哭爸

房東太太的父親--蔡公最近往生了.

蔡公大概是地方上有頭有臉的人物吧? 他們向里長報備, 將大樓樓下整個圍了鐵皮頂, 頭七那天辦了流水席, 也請了法師來超渡. 嗩吶聲和誦經聲挺好聽.


最近每天他們一樓公寓的門都開著, 蔡公的相片正對著門口, 我等電梯時都會與他對望.

今天大概是七七四十九天吧?
五子哭墓, 今天總算領教到了.
"阿爸!--------阿爸!----------"連綿幾十分鐘不絕於耳.
我懶得重操人類學家的舊業下去參與觀察, 不過從七樓一樣可以用聽覺描繪樓下的畫面.

透過儀式展演的情緒, 這一定是會令人類學家興奮的題目吧!

但另一方面, 一般的鄰居絕對只會在心裡抱怨喪事的吵鬧.

有的人會用"不文明","不環保","沒有公德心"來形容傳統的喪事, 但這些對我都不是那麼絕對的價值了.

我現在關心的只是他的喪禮音樂.
揉合了歌仔戲的曲調,對白;和流行音樂的配器. 有幾段嗩吶吹奏還滿好聽, 管風琴也滿"歌德"的! 五子哭墓就像戲劇一樣, 看一看很有意思.
不知道每天蹲坐在轉角的那個枯瘦精神病患現在還在不在那個轉角?

等會下去的時候能不能看到脫衣舞啊?

三仙台的正午















蔚和與小莫來到三仙台,
陽光很強, 小莫怕曬黑, 拿了外套罩在頭上, 看上去像個蚵女.
她們在大大小小的海蝕洞與海階上來來去去地穿梭

步道盡頭,立著個告示牌: "棧道施工中, 請勿進入"
蔚和探頭向步道那頭望, 碧藍的大海在向她們招手!
於是她們輕鬆地跨過象徵性的繩索, 深入那人跡更杳之處.


她們在海邊

跳著

笑著

唱著歌

來到一黑暗的洞口

蔚和: "要進去嗎?" 她已經半身浸在黑暗之中
小莫(拉住蔚和的手): "太黑了! 我不進去了!"
蔚和: "進來看看嘛! 搞不好裡面是條密道呢?"
小莫: "別進去, 裡面可能都是蝙蝠! 不然就是水蛭, 會爬滿妳的腿!"
蔚和: "不然我進去看看. 妳在外面等我好了!"

正午的陽光垂直射下, 照得人微微暈眩.

正午陽光底下的岩洞

是更深沉的黑暗

蔚和的背影漸漸在黑暗中融蝕. 像顆方糖在咖啡中漸漸失去了形體.

小莫坐在海邊的岩石上, 賭氣拔著不知名的草向海裡丟.

等了很久, 蔚和還沒有出來, 小莫爬下岩石向洞裡叫:

"喂! 蔚和!"

"蔚---和----"

長長的回音繚繞, 是聲波在岩壁上的反射, 那聲音比小莫印象中, 蔚和的背影還要具體.

"蔚和消失了!" 小莫對自己說.

小莫的心裡出現各種想像.

蔚和在裡面遇到了以為戰爭還沒結束的日本兵, 被當作食物吃掉了!

蔚和在洞裡看到了死去的哥哥的靈魂, 跟他一起走了!

蔚和在洞裡遇到傳說中的聶姑娘, 跟她去修道了!

蔚和在裡面遇上綠毛怪物, 被牠俘虜了!

蔚和走上不能跨越的邊界而將我們都拋在後頭了.

她在那頭或許會說: "嘿! 朋友, 為什麼不跟我一起來? 為什麼不再走下去? "

小莫攀著岩石, 好像那是她僅有的依恃. 離了這塊岩, 她再也不能確定什麼.











"嘿!" 小莫被人拍了肩, 嚇得差點掉進海裡!



蔚和從小莫身後出現.

"我在洞裡摸著岩壁走, 最後竟然通到剛剛禁止進入的告示牌那邊!
所以我從後面繞回來了." 蔚和笑著聳聳肩.


正午的陽光從蔚和頭頂上打下, 伴著海風鹹鹹的味道, 刺激, 濡濕了小莫的雙眼.

(Aphatiko)

這兩天, 我失語了

寫不出東西來

連講話也很吃力

硬要寫的話又覺得表達能力不夠好

需要時間再醞釀

(默默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