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寫這篇一部分是因為昨天看了Mathew Barney的
懸絲3。
非常精美的破壞。
科技與社會--以Blog打造出的新人際關係為例 最近在思考
溝通介面與
人際關係的互相形塑
這是你我
最近在做的事情
當面接觸 Blog式的接觸
口語的符號再現較不易察覺 明顯符號再現
真實 虛擬真實
慢速 快速
穩定 流動
在真實生活中可以慢慢深入 在真實生活中往往不能太深入
小範圍 大範圍
長期 短暫
特定對象 不特定對象
語言+表情+身體動作 符號(文字+聲音+影像)
較不經意塑造自我形象 刻意塑造自我形象
情感性small talk比例較重
省略small talk人們較容易討論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 對話容許延宕時間較短 容許長時間的延宕(可以一兩個月)
(至多1~5秒鐘)重禮節 不重禮節
知人知面進而真正知心 不知人不知面也可能知心
但其"心"是經過刻意塑造
看似較無特定目的 經營blog者明顯有其特定目的
目前只想到這麼多。
社會提供條件讓人類進展新科技。
科技
型塑新的人際溝通模式與新型社會關係。
但新-舊之間仍有
連續性。
新-舊之間的連續性來自於
傳統結構的根深蒂固。
希望打破現有結構的革命烈士,
請先弄清傳統結構並規劃好新型結構再一舉打破!
這是一場
思想的革命。
為了握有絕對的勝算,必須先想好如何說服絕對多數,否則只會一再地嚐到戰敗的痛苦。
儘管當面溝通與透過blog溝通有這麼多的差異與對比,
但其共同目的仍然是: 經營
關係, 有備無患
。-如此說來, 台灣年輕人的Blog溝通模式, 仍然符合漢人的傳統文化邏輯。
雖然漢人只是一個建構的概念, 但仍屬一個好用的概念。
這麼講好像人際關係都是虛假的,但是這狀況是真實的。
傳統語言哲學的言談分析對話準則仍有其參考價值。
(在此著重的點是Speech Act Theory)
--see Austin (1962), Searle (1969), Grice(1975)
and all those fallowing stuff現代真正有心做學術工作的學院人(Homo Academicus)
可以從自己所學的學科傳統中尋找認同。
喜歡在不同學科中跳來跳去的人可以說是不滿現狀的背叛者,
但是最終仍然希望找到自己的認同。
既然我們已經處在一個"建構傳統"的時代, 那麼學院建構自家門派的傳統也無可厚非。
尤其學院應該精心打造並呈現自己的傳統,一如藝術家精心打造自己的藝術作品。
否則,沒別的好說。除了:
"學院Sucks !!"學院必將面臨有理想的學院人士紛紛出走的命運。
正所謂"學院的黃昏"
(易英, 2001, 長沙:湖南美術出版)。願意力挽狂瀾的學院好青年,
請正視任何一門分工精細的科學都已經無法處理全部現況的問題。
自詡能包含一切智慧的哲學也面臨太過空泛而不被重視的問題。
只關注自己的極精細分科的學者只是一名工匠。
每當提到重要的哲學問題時請不要推說:
這是哲學家的問題不干我的事。
(我聽過幾位教授這麼說。)不關你的事的話,你
他馬的 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這不是因為哲學有多偉大 而是因為哲學只是在討論人生與概念的問題而已)
精緻文明與精細分工是結構性的一體兩面。
分工越精細,人類越得面臨"
職業" 與 "
人的本性" 的
撕裂。
因此我覺得,自己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把
職業和
人的本性從撕裂的兩端加以整合。
如此才能活得有尊嚴。
這是一種"唯物"與"唯心"的整合。
正如同"神經科學"與"哲學"應該整合一樣。
但是"神經科學"需要無比
大量的金錢投資以及
最先進的科技才能進行。
同時在開發的過程中對
生態環境的犧牲視而不見。
可說是西方科學的
超級塞亞人。(
我的意思是終極進化版)
因此追求
頂尖科技的同時, 便是激化
社會階級的分裂與對立。
同時破壞生態環境,破壞殆盡之後再發展"生態科學"來好好維護它!
先折磨你, 歧視你, 利用你, 奴役你, 殺害你, 再緊緊地擁抱著屍體說:
"sorry, I didn't mean to hurt you~~~ " 並滴下一滴廉價的眼淚。
此乃殖民主義式的科技進步特有的
戀屍癖 !
--感謝西方人創造這些名詞讓我可以精準地指涉它。使用學術名詞的同時, 就是對沒機會接受該學科教育的人的一種暴力!
如果每一門學科都
他馬的只用自己學科的學者才看得懂的
學術專有名詞,那科際對話,科際整合,都是無聲的放屁。
學者對於自己學科所創的學術辭藻的偏愛,就如同英國皇室對於皇冠的偏愛一樣,是一種
戀物癖(fetishism)!
台灣讀者對於西方學術名詞的偏愛,就如同對Prada, Gucci的偏愛一樣,是一種
文化殖民!
在此為了吸引那些
戀物癖與
被文化殖民的人(包括我自己), 我還是用了這些
名詞。
日本人最令人敬佩的精神就是: 不管哪行哪業都務求精闢。
投入畢生心血製作蛋糕的蛋糕師傅,和榨乾所有腦力提出一套哲學體系的哲學家應值得同等的敬重。
(雖然日本人實際上也許並不全像他們所宣稱的那麼豁達)
問題在於個人是否能找到自己最深愛,最專精的事情,當作畢生的志業來完成。
如果你覺得現階段自己必須做的事情是種折磨,那麼完成了現階段工作,並計劃好下一個志業之後,請趕快轉行。
抱怨與自溺只是情緒宣洩,並不能成就任何事情。
如果你喜歡的是一生沉醉在強烈的情緒起伏並能從中獲得人生的美感,請痛快地永遠沉醉下去。
沒有人說一個人一生只能有一種志業。
但是深愛一種志業的時候,應該沒有餘力去同等地深愛任何其他一種。
我自己現階段的職業是語言哲學,但音樂每天不停地召喚我。
因此務必完成不愧對自己的語言哲學論文。
之後再聽任神秘的召喚--無為而為。
但同時必須達到養活自己的基本經濟要求。
以上。
哇啦啦啦啦啦!
(非常感謝你願意看到最後。可以留下一點你看過的痕跡嗎?)Labels: plaisir